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氣象
與詩學有關的美學概念。其理論含義,由創作主體的精神氣韻,到表現作品審美特征的意態風格,無所不包,其中又多用來概括壯美形態的雄渾境界。如唐韓愈《薦士》詩云:“建安能者七,卓犖變風操。逶迤抵晉宋,氣象日凋耗。”其審美意義明顯。但是,“氣象”原來可指自然景色。如《梁書·徐勉傳》稱引《答客喻》云:“春榮秋落,氣象之定期。”其“氣象”猶氣候季節,不含感情色彩或審美意蘊。后來,“氣象”又常用來指人物的精神風貌,如《新唐書·王丘傳》說傳主“氣象清古,行修潔,于詞賦尤高”。但由此引申,人物氣象又與藝術形象相關,如明謝榛《四溟詩話》:“賦詩要有英雄氣象。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其“氣象”則泛指創造主體的精神氣質和藝術個性。在古文論中,總其要義:一指特定時代、特定流派的藝術風格及其審美特質。上引韓愈《薦士》詩中的“氣象”,即屬此例。又如宋黃庭堅《與王觀復書》云:“文章蓋自建安以來,好作奇語,故其氣象衰苶,其病至今猶在。”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云:“唐人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二是指構成詩、文作品藝術之美的基本要素,并由此對詩文創作提出了特定的審美要求。如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云:“夫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氣象欲其渾厚。”嚴羽《滄浪詩話·詩辨》云:“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明陶明濬《詩說雜記》解釋說:“氣象如人之儀容,必須莊重,……而后可以為詩。”都將“氣象”視為創作要素。至于清洪亮吉《北江詩話》云:“陶彭澤詩,有化工氣象,馀則惟能描摹山水,刻劃風云,如潘、陸、鮑、左、二謝等是矣。”又從“氣象”這一特定審美要素,引申出相應的創作方法。三是指文學作品中所創造的一種特定審美形態,即風格壯美的雄渾境界。如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下稱:“七言難于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與‘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等句之后,常恨無復繼者。韓退之筆力最為杰出,然每苦意與語俱盡。”可見“氣象”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審美特征的雄渾境界,藝術要求是很高的,連韓愈都沒達到。后來,王國維又以之論詞。詞的傳統風格雖以婉約為正宗,但也有以氣象渾淪、境界宏闊勝者,王氏《人間詞話》云:“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惟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但清代古文家用以論古文“氣象”之義,因文體特點而稍異,如惲敬《與舒白香》云:“至所謂疏古,乃通體枝葉扶疏,氣象渾雅。”劉熙載《藝概·文概》云:“文之要,本領、氣象而已。本領欲其大而深,氣象欲其純而懿。”與雄渾壯闊之境不同,渾雅、疏古、純懿的審美要求,的確適用于以論理敘事為主的散文體制,而不宜于抒情造境為本的詩詞。其“氣象”意蘊的變化,出于文體之自然。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氣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