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形與神
古代詩學概念。語見劉勰《文心雕龍·夸飾》篇:“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意謂創作之難在于傳神,而形貌的描寫則可通過夸飾來實現。這就提出了文藝創作中“形”與“神”的關系問題。藝術美學中的“形”與“神”,肇自哲學中的“形”與“神”,意蘊多變而豐富。綜合哲學與文藝,“形”的要義有五:一指與宇宙本體相對舉的一切具有能被人感知的自然之物的形體、形貌。如《易·系辭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倍概c人的精神相對舉的身體、形貌及其外在表現。如《莊子·在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三指與自然風物的抽象本質、特征或神采相對舉的直接訴諸人的感官的形色、形體。如《莊子·天道》:“視而可見者,形與色也?!彼闹溉说乃枷肭楦谢驅徝荔w驗的物化或表現,即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段來進行的審美活動形式。如《荀子·樂論》:“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瓨穭t必發于聲音,形于動靜?!蔽逯肝乃囎髌分袆撛斐鰜淼木哂懈行孕问降乃囆g形象。如陸機《文賦》:“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辩妿V《詩品》:“五言居文詞之要,……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薄吧瘛蓖瑯泳哂卸嘀睾x。一指宇宙萬物未被人認識時而難以名狀的奧秘。如《易·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倍概c人的形體或感官對舉的內在精神、思想意志或思維活動。如《墨子·所染》:“傷形費神。”又《文心雕龍·神思》:“文之思也,其神遠矣。”前者指與“形”對舉的一般精神活動,后者則確指藝術思維及其規律。三指人或客觀事物天然具有的神采、生趣或本質特征,它們是依于形色又超越形色,無法單憑感官直接感知,而要借助直覺體驗、妙悟直契才能把握。如宋袁文《論形神》:“作畫形易而神難。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神采,自非胸中過人,有不能為者?!彼闹敢欢〞r代、一定藝術體式的獨特審美特質、風格或韻味。如清劉大櫆《論文偶記》:“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氣隨神轉,神渾則氣灝,神遠則氣逸,神偉則氣高,神變則氣奇,神深則氣靜,故神為氣之主?!蔽逯杆囆g創造的最高品格或精湛技藝的神化境界。如杜甫《寄薛三郎中據》詩:“乃知蓋代手,才力老益神?!鼻宸胶唷蹲x畫錄》:“神也者,心手兩忘,筆墨俱化,氣韻規矩,皆不可端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一切不可知之謂神也。”在中國文藝美學中,“形”與“神”作為對立統一的一對概念,其意蘊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構成了文藝作品審美價值的兩個對立統一的不同層次。二是成為藝術家高低不同的審美追求。三是作為審美創造中自由選擇的兩種對立統一的藝術方法?!痘茨献印ぴ烙枴吩疲骸靶紊駳庵?,各居其宜,以隨天地之所為。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睆恼軐W本體論的層次上,闡明了有、無相生,形、神相依是一切事物和生命存在的根本規律。藝術審美活動也是如此。因而“形”與“神”是構成文藝作品及其審美價值的兩種基本要素。不過,就其“形”與“神”關系的發展而言,又可分為三種不同傾向:一偏形似,一重神似,一則主張形神統一,二者兼備。漢魏六朝作家多重形似,如《文心雕龍·物色》所稱:“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鐘嶸《詩品》評張協、謝靈運、顏延之、鮑照等人,也一再指出他們“貴尚巧似”。而受道家或佛家哲學影響較大的文藝家,則多重傳神而略形色。如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贝搜晕乃噭撟髻F在神韻。但后人不同意,又提出形神統一論加以駁詰,如明李贄《詩畫》云:“卓吾子謂改形不成畫,得意非畫外,因復和之曰:‘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碧岢巍⑸窦鎮洌q證統一,成為“形”與“神”關系論中的主流派,促進了中國詩畫等文藝創作的健康發展。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張琦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性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