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胡纘宗
字孝思,后改字世甫,號可泉,又號鳥鼠山人。秦安(今屬甘肅)人。先世為隴西巨室,高祖胡鈞時徙于秦安。少隨父游于京師、四川,年二十游學西安,二十二歲中舉,后被薦入國子監(jiān)。在京期間,受知于李東陽、楊一清,與李夢陽、何景明、王九思、康海等人交游。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登進士第,授翰林檢討,入史館預修《孝宗實錄》。后劉瑾被誅,案牽多人,纘宗因之被貶為嘉州判官,移守潼川,入為南京戶、吏二部郎中,出知安慶府。安慶當兵燹之馀,百廢待興。纘宗赴任之后撫流亡,繕城垣,革弊政,省徭役,興水利,獎農(nóng)桑,治道路,通商旅,多有惠政,受到當?shù)匕傩論泶鳌R浦翁K州,在吳期間廉潔辨治,名與況鐘頡頏。公馀與吳中詩人觴詠留連,詩酒唱和。又歷任山東、浙江、山西參政,擢為山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改理河道,上表彈奏驕奢縱恣、擾害吏民的魯王,以安百姓。因治河有功,升任總理河道,主持開挖考城黃河支流,以減輕歸德、睢州水患,遺惠后世。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巡撫河南,因開封官署大火,焚及敕符,引咎乞歸。在鄉(xiāng)以著述為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因被奸人王聯(lián)告訐,身陷詩獄,同案牽連者甚眾,在獄中泰然自若,豪氣不減,仍以吟詠為事,取錦衣獄中柱械之類,作制獄八景詩,為同案所咎。胡笑曰;“坐詩當死,不作詩得免死耶?”幸賴大臣相救,得不死,杖四十,削職為民。出獄時,詩人謝榛趕往探視,貽之詩云:“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見騷人。”纘宗棒瘡創(chuàng)甚,猶呻吟作答。鄉(xiāng)居期間寫成《愿學編》。卒于家。纘宗處在前七子為代表的北方詩派與吳中四才子為代表的吳中詩派創(chuàng)作活躍時期,卻能擺脫依傍,自辟蹊徑。其論詩注重《詩經(jīng)》、漢魏樂府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其詩亦能關注社會現(xiàn)實,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社會內容的作品,反映了當時民窮財盡,日不聊生之情景,如:《偶成巴東》、《發(fā)眉州》、《發(fā)青神縣》、《發(fā)羅江紀事》皆描寫了四川百姓所遭受的苦難與人民的反抗;《懷楊殿撰三首》、《擬古雜詩十首》揭露了專制統(tǒng)治殘暴,并抒發(fā)了詩人的憤慨。無怪朱彝尊云:“鳥鼠山人是詩直書其事,亦取禍之萌也。”(見《明詩綜》)其詩風格清健悲壯,于當時獨樹一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其詩激昂悲壯,頗近秦聲。無嫵媚之態(tài),是其所長;多粗厲之聲,是其所短。”其詩文收入《鳥鼠山人小集》、《鳥鼠山人后集》、《擬涯翁擬古樂府》、《擬漢樂府》等。另著有《愿學編》、《儀禮集注》、《春秋本義》、《讀子錄》、《近取編》、《安慶志》、《鞏郡記》。編選了《漢音》、《魏音》、《唐雅》、《雍音》、《秦漢文》等書。何棟為撰墓志銘。《明史》卷二○二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胡笳十八拍討論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