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李翰林集
詩別集。一作《李太白集》。李白撰。李白集,早在唐代即有人編定,惜今無傳本存世。最早編定《李白集》者為太白友人魏顥,今有《李翰林集序》存世。此集僅二卷,當時李白尚在,自不可能收集太白畢生創作,故序中云:“白未絕筆,吾其再刊。”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十一月,太白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從叔李陽冰為序,旋即逝世。《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陽冰錄”,當即此本。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范傳正復編太白遺稿,“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時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編輯斷簡,以行于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到北宋時代,不斷增訂。宋真宗咸平元年(998),樂史重訂其集,編《李翰林集》二十卷,又收文編為《李翰林別集》十卷。到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宋敏求增補舊本李白集,得詩一千零一首,次為三十卷。后曾鞏就宋敏求本編年排次,在部分詩下注明寫作地點,并為之后序。元豐三年(1080),晏知止又對曾訂本予以校訂,于蘇州鏤版以傳,是為三十卷本《李太白文集》,世稱“蘇本”。后來又有據“蘇本”翻刻的蜀刻本。此集首卷專載碑序,詩二十三卷,雜著六卷。此本原為皕宋樓陸心源所藏,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1717),繆曰芑見后,據以翻刻,世稱“繆本”。蜀刻原本后隨皕宋樓舊籍悉歸日本靜嘉堂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曾影印問世。最早為太白集作注者為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高儒《百川書志》有著錄。元初蕭士赟刪補楊注,撰成《分類補注李太白集》二十五卷,自此單行楊注本除汲古閣有翻刻外,極為少見。蕭氏補注大致詳贍,但仍嫌繁蕪而有疏漏。此注本后世流傳頗廣,自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刊行以來,歷代都有刊刻。《四部叢刊》影印之明郭雲鵬三十卷本即就蕭注加以刪節,另增雜文五卷。明代胡震亨著《李詩通》二十一卷,一般典實不注,偶下己見,亦多駁正舊注之誤。清高宗乾隆(1736—1795)間,王琦匯集舊注,補充訂正,著成《李太白全集》(又稱《李太白詩集注》、《李太白文集輯注》)三十六卷,其中卷三十為王氏采他書所錄逸篇之《拾遺》,后六卷為自撰年譜及有關太白的資料。前人注李詩者,以此為最善,翻刻流傳最廣,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初刻本,后又有重刻本,略有改動。1979年,中華書局據重印本標點排印出版。今人瞿蛻園、朱金城撰有《李白集校注》,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以前此的楊齊賢至王琦各家舊注為基礎,旁搜唐、宋以來有關詩話、筆記、考證資料及近入研究成果,加以箋釋補充,并考訂繆誤;又以王琦注為底本,參校諸本,撰成詳細的校記,并增輯詩文五篇,是迄今為止最為詳備的李白集注釋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紳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