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知人論世
古代詩學概念。始見于《孟子·萬章下》:“孟子謂萬章曰:‘……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稱“知人論世”是為了“尚友古人”。今人朱自清《詩言志辨》認為孟子所說,“并不是說詩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頌詩’‘讀書’與‘知人論世’原來三件事平列,都是成人的道理,也就是‘尚友’的道理”。其實,綜觀《孟子》一書,“知人論世”既是一種“修身方法”,同時又是一種“說詩方法”,二者并不矛盾。尚友古人,即通過頌讀古人的作品以獲得幫助,吸取教益;而要從古人作品中獲得教益以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又必須正確理解詩歌作品的精神實質。這樣,僅僅就詩論詩,單從作品本身來分析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聯系作者的生平身世、思想感情,及其所處的具體環境和時代背景加以考察。當然,這并不是脫離作品本身。“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兩種方法是相輔相成的,聯系作者的生平與其時代,可以更好地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種尊重客觀的批評方法,這種方法本身滲透著一種歷史的觀點。這種“知人論世”的觀點,對古文論及文學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逐漸成為我國古代文學批評中的一個優良傳統,并為歷代進步文學家所遵循。近人王國維發揮說:“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玉谿生詩年譜會箋序》)而反過來通過閱讀和欣賞作品,也可以窺測作者的思想與其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而魯迅的理解闡釋則更為精辟,他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中說:“世間有所謂‘就事論事’的辦法,現在就詩論詩,或者也可以說是無礙的罷。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這就對孟子的“知人論世”說作出了深刻而全面的論述,直到今天,對于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批評,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真詩乃在民間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知言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