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秦觀
字太虛,后更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之為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為人豪雋,好讀兵家書,慷慨之氣溢于文詞,舉進士不第。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往徐州,拜見時為徐州刺史的蘇軾,表達向慕之情。次年,為撰《黃樓賦》,軾以為觀有屈宋之才,后并寫信向王安石推薦。安石稱許秦詩“清新似鮑(照),謝(脁)”。元豐八年(1085),登進士第,官定海縣主簿,調為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范純仁薦,參加“著述之科”考試而為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遷秘書正字。擢為國史院編修官。在京期間,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等論文品詩,切磋學問,并以“蘇門四學士”之一著稱于世。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章惇為相,元祐黨人案起,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在處州寫《題法海平阇黎》云:“寒食山州百鳥喧,春風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此詩為政敵劾以“謁告寫佛書”罪,被貶至郴州。紹圣四年,加重對元祐黨人之處分,被編管至橫州(廣西橫縣)。元符元年(1098),再貶至雷州(廣東海康縣)。徽宗即位,黨爭稍有和緩,觀被任命為宣德郎,允許北歸。道經藤州,卒。秦氏以詞名世,詩文成就遂為詞名所掩。秦詩一直被評論家稱“詩似小詞”、“婦人語”、“女郎詩”、“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見敖陶孫《詩評》)。實際只有部分絕句能體現這種婉弱詩風。四庫館臣引呂本中語,以為其“過嶺以后詩,高古嚴重,自成一家,與舊作不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作品內容多題贈應酬之作,與蘇門諸君子唱和尤多,相對較為貧弱,亦有少數關注現實的篇章,如《田居四首》寫農民的苦辛與官吏的兇殘。《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期望收復失土,《雷陽書事》三首、《海康書事》十首寫南國的風光、風俗,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與藝術上皆有一定成就。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神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