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吳禮部詩話
詩話著作。元吳師道撰。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英宗至治元年(1321)進士。歷高郵縣丞、寧國路錄事、建德縣尹,入為國子助教,遷國子博士、奉議大夫,官至禮部郎中,致仕。有《吳正傳文集》、《敬公錄》等。《吳禮部詩話》一卷,六十八則,附詞話七則。書中注有“見下卷”字樣,可能原書不止一卷。其內容除記事外,兼重品評考釋,尤著重論詩歌鑒賞。如稱:“作詩之妙,實與景遇,則語意自別。古人模寫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歷,故未知其妙耳。”即不僅作者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方能寫出好詩,而且讀者也要有類似的生活感受,方能真正領會詩中的妙處,才會發生共鳴。吳師道舉自己的親身體會說,他嘗與友人同登京口北固亭,“臨視大江,風起浪涌,往來帆千百,若凝立不動者”,方悟古人“千帆來去風,帆遠卻如閑”之句“誠佳語也”。書中又以對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兩句的理解為例說,“尋常讀之,不過以為漫語而已。更事之馀,始知此語之信”,“‘雖’字,‘敢’字,曲盡事情”。這些見解,對讀者不無啟發。書中還反對解詩望文生義,如杜牧《宣州開元寺》詩首句:“松寺曾同一鶴棲。”有注解作“恐是與婦人同宿,托名鶴爾”,書中指出:“此尤謬妄”,“可發一笑”。然其所解陶詩,卻重蹈此病。如解《述酒》詩“鳴鳥聲相聞”句為“謂南渡之初,一時諸賢猶勝也”;解“南岳無馀云”句為“氣數全盡矣”,未免曲解附會。書中還有兩則值得注意:一是錄其鄉人時天彝書《唐百家詩選》后評語十八條,內盛稱盛唐,對晚唐頗有微詞;一是引李道坦語,謂“學詩必以李杜為宗,唐律四十字、五十六字,成一片文章,豈可以閑冗語填之?”實際上這也反映了吳師道的看法,可見其論詩已轉崇盛唐。有《歷代詩話續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吳兆騫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周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