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清詩別裁
清詩總集。本名《國朝詩別裁》。三十二卷。清沈德潛編選。選錄清初至乾隆初年已故作者之作品,前后近百年,錄詩三千九百五十二首,人選詩人九百九十六人,起自錢謙益,終于潘廷壎(算至三十卷)。卷三一為“閨秀”作品,卷三二為“方外”作品。沈氏論詩主“格調說”,其選詩以“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為宗旨,“以詩存人,不以人存詩”為原則。他認為“詩必原本性情,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興壞之故者,方為可存,所謂其言有物也”(皆見《凡例》)。盡管沈氏是從封建主義立場看待這些儒家詩教,但是“言有物”必然與社會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因此,書中選錄了許多反映現實與民間疾苦的作品。如所選吳偉業詩三十二首,幾乎每首都與明朝覆亡和清初重大歷史事件有關。有些反對民族壓迫情緒十分強烈的詩篇也被選入。如屈大均(選十五首)、陳恭尹(選十一首)詩多有怨憤之音。此書入選作者眾多,其中絕大部分無專集行世,他們的作品亦賴此而傳。沈氏深于詩學,學識淵博,在藝術上頗有鑒賞力,所以入選作品多為佳作,其風格含蓄蘊藉,其風調音節近于唐音。編者立意反映清初詩壇概貌,故在此選本中照顧到各個流派,如清初虞山、云間、婁東三派以及浙派、神韻派均有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入選,皆可據以知人論世。此編為清詩較好的選本。初創于乾隆乙丑(1745),完成于戊寅(1758),曾請序于乾隆皇帝,乾隆提出三點應改之處。沈氏未改徑刊行。乾隆二十四年(1759)刊本三十六卷。另有三十二卷本刊于乾隆二十五年,有教忠堂刻本。中華書局1975年以“教忠堂”本為底本縮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海虞詩苑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清詩精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