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謝康樂詩注
詩別集注本。南朝宋謝靈運著。近人黃節注。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據清華大學講義本校訂出版。黃氏此注始作于1921年,歷時四年,三易其稿,于1924年成書。正文系迻錄明萬歷焦竑本《謝康樂集》的詩歌部分,厘為四卷,卷一為樂府,卷二、三、四為雜詩;唯樂府《相逢行》一首,因《樂府詩集》作謝惠連詩,沒有編入。在注釋時,參考《文選》、《藝文類聚》、《初學記》、《文苑英華》、《樂府詩集》等書,對原文作了校勘,遇有重要的異文,在正文下注明“一作某”,不交代根據。注釋體例是,凡《文選》所收的作品,徑錄李善注,善注有未盡者為之補注,補注中亦間采五臣注和他家之說,馀則為黃氏創注。黃注著重于箋釋詞語、典實,采擇廣博,頗為細密,不但對善注作了補充,有時還糾正其疏失。例如卷二《過始寧墅》:“拙疾相倚薄,還得靜者便。”“靜”字,善注引《論語》:“智者動,仁者靜。”黃節則以為是用《老子》義,《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從謝靈運一生篤信老莊之說來看,當以黃注更切合原意。黃注也有不足之處,如卷一《君子有所思行》:“總駕越鐘陵,還顧望京畿。”鐘陵,當即鐘山,而黃氏誤為豫章郡之鐘陵;又如卷二《述祖德詩二首》其一:“臨組乍不紲,對珪寧肯分?”“乍”字,黃注引胡枕泉說作“止”解,顯然是因不明此字與下句之“寧”字乃為互文。此外,黃注對一些詩的作意和作年的考釋,有時也不免牽強失當。黃注對于有關佛經的注文,虛心采擇,注后附錄各家評述,多能闡發謝詩精微。不失是一部較精的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調張籍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邵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