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系
論文。今人陳寅恪著。本篇前半部分略論魏晉兩朝清談之發展演變,后半部分由兩晉、南北朝世奉天師道之士大夫對于儒學及佛教之不同態度,論及陶淵明之思想。著者認為,魏末與西晉即清談之前期,老莊“自然”與周孔“名教”之異同為當時清談主旨所在,清談與政治關系極為密切。東晉一朝為清談后期,清談只是士大夫口中或紙上的玄言,已完全失去政治上的實際性質,演變為名士身份的裝飾品。認為陶淵明終生保持陶氏世傳之天師道信仰,雖服膺儒學,卻絕不受佛教影響。究其原因,乃在于他能自創一新自然說,自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其新自然說既是承襲魏晉清談演變而來,又是依據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舊自然說而加以創改。它雖主張“自然”而反對“名教”,但其非“名教”之意,僅限于不與當時政治勢力合作,而不似阮籍、劉伶等人之佯狂任誕;亦不似舊自然說過于看重有形的生命,唯求融合精神于運化之中,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淵明之思想,實為“外儒內道”。在此以前,歷代論陶者,多著眼于文學的批評,而較少側重于其思想的探討。本篇就魏晉時代之學術思潮的廣度作探討,從清談內容的演變與陶氏家傳之信仰立論,成一家之言,別開生面。但著者把淵明之思想歸結為“外儒內道”,并譽之為中古時代之大思想家,有的學者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本文有1945年9月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所出單行本,今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陳龍川傳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陶淵明事跡詩文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