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疑
詩經學專著。二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會之,一字仲會,號魯齋。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朱熹三傳弟子。曾任麗澤書院山長,著述甚富,凡數十種,以《書疑》、《詩疑》為最著名。王柏相信《詩經》是經過孔子刪定的。認定凡是不符合“詩無邪”宗旨的詩篇,都是漢儒妄補亂入的,并認為今本《詩經》出現的錯亂,都由漢儒傳寫造成,因此他主張對《詩經》的篇章次序加以梳理、改動,刪除所有“淫詩”。如他認為,“《下泉》四章,其末章與上二章全不類”,《東方未明》“折柳樊圃”兩句“與上下意不貫”,此為錯簡例;他主張把“《豳風》七詩,以類分入變雅”,主張將《閟宮》的九章改為八章,將《碩人》的四章并為三章,此為改變篇次、章次例。他還提出“《桑中》當曰《采唐》,《權輿》當曰《夏屋》,《大車》當曰《小車》”,此為改變詩篇題目例。最令人感到駭異的是:王柏在《詩疑》卷一,開列了議刪的三十二首“淫詩”如《野有死麕》、《靜女》、《桑中》等的目錄,認定這些詩篇都是漢儒竄入的。成為《詩經》研究史上一大公案,自元至清,附和者只是少數,多數人對此都加以口誅筆伐。王柏這一主張的出發點是為了衛道,封建學者反對王柏,責備他非圣無法,妄自尊大,敢于刪削孔子所訂的經典,目的也是為了衛道。在這個具體議題上,舊時的批評者和被批評者王柏所抱的宗旨是一致的。《詩疑》有《通志堂經解》本。通行本有《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法家數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辯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