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談遷
初名以訓,字孺木,一字觀若。海寧棗林(今屬浙江)人。明諸生。明思宗崇禎十五年(1642),受知于當時大僚張慎言、高弘圖。曾在高幕府為幕僚。南明弘光朝,高弘圖入相,欲薦入史館,苦辭之。入清不仕,以為人作幕友為生。為人清介,縣志言其“雖游大人先生之門,不妄取一介,至今家徒四壁立”(《海寧縣志·隱逸傳》)。遷一生從事史學研究,手不釋卷,明亡后一意修史,為訂正其史學巨著《國榷》,年六十時北游北京,并抱遺民之慟,哭崇禎陵墓。清世祖順治十三年(1656),自京返鄉。次年,往平陽哭張慎言墓,客死于道途。遷為嚴正、勤奮的史學家,其詩亦長于詠古,且多于詠史懷古中寄托亡國之恨、故國之思,如:《渡江》一詩借詠京口附近歷史遺跡以感慨南明弘光朝的腐敗及其敗亡;《廣陵》一詩借詠古揚州古事表達清兵屠城的憤慨。其詩中還有許多以現實戰亂為題材的作品,以深刻的史筆揭露清軍南侵給江南人民帶來的苦難。這類作品有《新城帥府行》、《南昌婦》、《河上行》、《旗鼓行》等。遷在詩歌創作上以學杜為主,善于駕御重大題材,詩風沉郁頓挫。有《棗林集》。其歷史著作有《國榷》、《北游錄》、《棗林雜俎》、《史論》、《西游錄》、《棗林外傳》、《海昌外志》等。黃宗羲撰有《談君墓表》。《清史稿》卷五○一、《國朝耆獻類徵》卷四六三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問四種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謝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