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聰山集
詩別集。八卷。清申涵光撰。此集按體編排:卷一,五古;卷二,七古;卷三,五律;卷四,五排;卷五,七律;卷六,五絕;卷七,六絕;卷八,七絕。集中除言志攄懷之作外,多是與河朔詩派諸子如劉逢源(津逮)、趙湛(秋水)、殷岳(伯巖)、張蓋(覆輿)唱和的篇章。涵光集初編于清世祖順治(1644—1661)間,魏裔介在順治十年癸巳(1653)曾為之作序。 序中云:“大陸多嶔崎歷落之人,然如申子之人與申子之詩者,其為可傳無疑也。乃為之敘而付之梓。”此八卷本當編于清圣祖康熙十四年(1675),因為集中收有《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蘇門年九十二歲傳有足疾》詩,考孫鍾元(奇逢)九十二歲時為康熙十四年。此八卷本為劉佑(雲(yún)麓)選本,有些卷后有劉佑之評語。鄧之誠云:“鄧漢儀威稱涵光笥中詩甚多,高邁絕倫類,不肯令世人見。此則涵光序張覆輿詩,所謂稍深之語,又難傳怖。然則非無深語,特不肯傳佈而已。”(《清詩紀事初編》)劉佑(可能是申氏好友劉逢源子姪輩)曾為蘄春令(集中有《送劉雲(yún)麓令蘄春》)。涵光集中的“稍深之語”自然會受到進一步的芟夷。王崇簡為初刻《聰山集》寫的序中曾言涵光之父殉國難后,涵光南逃,歷盡苦難,“悲惻之音,若有痛攀髯屬纊之不逮者”。而這類作品在此八卷本卻不多見。此集為康熙(1662—1722)間申氏家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篤舊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胡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