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法若真
字漢儒,號黃石,一號黃山。山東膠州人。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進士,入翰林院,官至侍講。順治十年,外補,官至江南右道布政使。圣祖康熙九年(1668),以母憂去官。后遂隱居林泉。康熙十七年,擬補河南布政使而未用,以“博學鴻儒”征而稱疾不赴試,隱于膠州西七十里黃山上莊慈云庵。若真早年進士及第后遂沉滯于翰林、道臺、按察使、布政使之間,未能擢升高位,故其詩中常反映官場之中縱橫捭闔的爭斗和翻云覆雨的陰謀,如《壬戌紀事》反映權相明珠賄賣學差;《和孟百聚落花詩》自注云,“時有顛倒跋扈之雄”,指出此詩影射滿洲大臣擅權,致有太阿倒持之慮;《有鳥》詩慶幸滿族權貴的倒臺。其他反映時政之弊和民間疾苦的作品,亦復不少,如寫海禁的嚴酷、征斂的無已、文字獄的殘酷,皆不加隱晦,而且往往以小注說明,略無避忌。若真早年傾心李賀,但其詩風“略無長吉氣息,晚漸平淡,有杜之悲感,無其格律,不能以杜擬之”(見《清詩紀事初編》)。工書畫,擅長山水。法存詩四千馀首,編為《黃山詩留》十六卷。《清史列傳》卷六七、《國朝耆獻類徵》卷一五一有傳。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河汾諸老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