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長安古意
唐詩篇名。七古。盧照鄰作。見《幽憂子集》卷一。古意,托古意以寫今事,借描繪漢代長安的情況,反映初唐的社會面貌。詩作于總章二年(669),為六十八句之長篇,可分四段。首段總寫長安的繁華景象,揭露帝王貴族的奢靡生活。二段以市井娼家為描寫對象,暴露富家子弟、游俠、武官各色人等縱情享樂。三段寫將相之間爭權(quán)奪利,互相傾軋。末段與上述繁華景象相對照,借窮愁著書的揚雄自況,表現(xiàn)安貧樂道,以節(jié)操自守的人生態(tài)度。全詩以賦法為主,雜以興寄,四句一轉(zhuǎn),蟬聯(lián)而下,清詞麗語,委婉頓挫,在當時六朝宮體馀風尚熾的詩壇上,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近人聞一多把此詩的出現(xiàn)比作“在窒息的陰霾中,四面是細弱的蟲吟,虛空而疲倦,忽然一聲霹靂,接著的是狂風暴雨!蟲吟聽不見了”,看成是詩風“轉(zhuǎn)機”的標志(《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該詩為初唐七古長篇中之佳構(gòu),對詩歌革新和七言歌行的發(fā)展曾起重要作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鐵崖逸編注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長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