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研究· 現當代: 《詩經》研究的新紀元·《詩經》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詩經》現實主義創作精神,主要是指詩人直面現實,真實地再現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真實地揭露批判社會弊端的精神。崇尚“真實”的創作精神貫穿在《詩經》的思想內容,創作方法及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
從思想內容上看,首先,《詩經》真實深刻地反映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葉兩個階段之間尖銳的矛盾沖突,如《伐檀》、《碩鼠》;反映了兩個階級生活上的懸殊差別,如《七月》; 反映了統治者的荒淫無恥,如《株林》、《新臺》;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如《大雅·蕩》。其次,《詩經》還像一面多棱鏡,像一部百科全書,真實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生活、習俗禮儀、戰爭徭役、婚戀嫁娶等方方面面。再次,《詩經》還真實地表現出人們反對戰爭,追求和平安定;反對剝削壓迫,追求平等自由的美好愿望,反映出周民族寬厚仁愛、勤勞務實的品格、注重自身修養的道德觀念、安土重遷思鄉戀土的鄉土情結、熱愛祖國抵御外侮的民族情感等內在的精神世界。
從表現方法上看,《詩經》中很少虛幻浪漫的成分,更多的是真實地再現生活。無論是敘事、抒情,還是議論; 也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活動的揭示,還是自然環境的描寫都是崇尚“真實”地再現。其次,《詩經》多是直接從現實生活中或歷史事件中選擇吸取創作題材,故使題材和細節的真實性與典型性相統一,詩人筆下的 “這一個”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同一類人物或事件的本質特征。如《氓》敘說的雖是一位棄婦個人的不幸,同時也深刻地反映出當時沒有獨立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的被壓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也真實深刻地揭露了男尊女卑社會的黑暗本質。
因為《詩經》中較少人為的矯揉造作、堆砌詞藻,更多的是對家鄉田園的真實描寫,所以充滿了鄉土氣息;更多的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愛者歌其情,怨者歌其怒,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形成了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因為對社會弊端的真實再現,所以使《詩經》現實主義精神帶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戰斗性; 因為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再現,而使《詩經》具有其它文學作品無法比擬的認識價值。
上一篇:詩經研究·魏晉南北朝:《詩經》家學之爭,《詩經》文學研究興起·《詩經》文學研究的興起
下一篇:詩經研究·時代、地域和作者·《詩經》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