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詞論· 詞源》新詩鑒賞
詞論,二卷,南宋張炎撰。炎見《山中白云詞》。
詞經唐五代兩宋的發展演變,到南宋季年已是強弩之末,此時已確有加以總結的必要和條件。此書便是從音韻、樂律和詞創作等多角度做出論述的一部專著。
上卷詳述音律及唱曲方法。包括“五音相生”“陽律陰呂合聲圖”“律呂隔八相生圖”“律呂隔八相生”“律生八十四調”“古今譜字”“四宮清聲”“五音宮調配屬圖”“十二律呂”“管色應指字譜”“律呂四犯”“結聲正訛”“謳曲指要”等部分,保存了宋代許多珍貴的音樂史料。特別是“古今譜字”“四宮清聲”“十二律呂”等使我們得以了解宋代記譜方法。《謳曲旨要》一篇類似歌訣,是介紹唱法的。
下卷談詞學理論和作詞原則。張氏是把詞看作能演唱的歌詞,因此在書中強調詞應該協音合律。“詞以協音為先。音者何?譜是也。古人按律制譜,以詞定聲。此正‘聲依永,律和聲’之遺意”。
其實詞在北宋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抒情詩體,許多詞已經不能演唱。一些詞人(特別是豪放派)也不用“能唱”來要求自己的創作。因此用協音合律衡量前人已經不妥,用此指導后人創作則流弊更多。論及詞的內容及風格,書中強調:“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也就是說詞應以吟詠風月,抒寫性情為主,并能交付歌兒舞女演唱,但又不能流為“鄭衛之音”、像柳永那樣“為情所使”。這樣就要求作詞者要本于“雅正”者。張炎說:“古之樂章、樂府、樂歌、樂曲,皆出于雅正。”而且還應該做到“意趣高遠”。
關于詞風格,他以為“清空”最佳。“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又以姜白石詞為例言其“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實之說”。“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一萼紅》《琵琶仙》《探春》《八歸》《淡黃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這種主張實際上是把江西詩派的審美情趣(這種情趣實際上是宋代一些潔身自好,而又無力向黑暗抗爭的士大夫的共同情趣)引入詞創作。這種主張對清代以后朱尊彝為首的浙西詞派有很大影響。書中還論及填詞的擇曲(選擇詞牌)、句法、字法、結構、用典等問題,并對兩宋一些詞人藝術成就作了評價。
此書有清人鄭文焯《詞源斠律》專釋上卷。另有近人蔡楨《詞源疏證》二卷。
下卷有今人夏承燾箋注本,名《詞源注》(刪去“音譜”“拍眼”“楊守齋作詞五要”三條)。此書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全本常見有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詞話叢編》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鳳池吟稿》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翁山詩外》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