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草窗詞》新詩鑒賞
詞別集,二卷,南宋周密撰。密見《絕妙好詞》。
周氏為當時詞社領袖,其詞多為結社分題詠物之作。入元之前作品則多寫湖山歌舞的承平風光。像《木蘭花慢·西湖十景》描繪了西湖十個景點的美麗風光,其中“柳浪聞鶯”寫道:“晴空搖翠浪,晝禽靜、霽煙收。聽柳暗啼鶯,新簧弄巧、如度秦謳。誰䌷。翠絲萬縷,飏金梭,宛轉織芳愁。風裊余音甚處,絮花三月宮溝。”可以說非常切題,“柳浪”也描寫得十分形象,但不生動,顯得浮泛。主要原因是缺少“情”,因為描寫景物不是詩人的最終目的,而以情入詩才是詩人的最高境界。
入元之后的周氏作品則多寄托易代之痛、故國之思、身世之感。如《高陽臺·寄越中諸友》:“小雨分江,殘寒迷浦,春容淺入蒹葭。雪霽空城,燕歸何處人家?夢魂欲度蒼茫去,怕夢輕,還被愁遮。感流年,夜汐東還,冷照西斜。萋萋望極王孫草,認云中江樹,鷗外春沙。白發青山,可憐相對蒼華。歸鴻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猶是天涯。問東風:先到垂楊,后到梅花?!边@首詞描寫了被元人摧殘后的西湖景象,并表達了對年華易逝的傷感和對老友的思念。也許只有和這些遺民朋友聚在一起暢敘情懷才能減輕一些因為亡國和無家可歸帶來的悲痛,“夢魂”三句造語新奇。周詞風格典麗,組織縝密,格律嚴謹,字句精美,但周氏個性更適于散文寫作,因為他缺少詩人的敏感和執著的深情。如其好友王沂孫(王晚年終仕元)的民族立場未必比周堅定,但王詞中所表現的亡國之痛卻遠比周詞深摯,周氏亦非拙于表達,關鍵在于周缺少詩人性格,因此他的詞就帶有匠氣。王沂孫的《高陽臺·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最后幾句:“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鄙硎乐?,故國之思,“低徊掩抑,蕩氣回腸”。遠比周氏原唱更感人。
周集本名為《蘋洲魚笛譜》三卷,一百十三首詞,為周氏自編,都是宋亡以前之作。此集為后人掇拾,與周所編互有詳略,次序也有不同。(前后倒置)此集最初有“天一閣藏鈔本”。
清人江昱將《絕妙好詞》中二十二首加上《草窗詞》一百一十五首中別見者十七首作為集外詞,并加考證,稱《蘋洲魚笛譜》江氏考證本,是為足本,共得一百五十二首,殘一首。朱孝臧《彊村叢書》所收即為江本,并附考證一卷。有江蘇揚州廣陵刻印社1980年影印本。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詞林集珍》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后村詞箋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山中白云詞》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