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陳亮龍川詞箋注》新詩鑒賞
詞別集,二卷,南宋陳亮撰,今人姜書閣箋注。亮(1143~1194)字同甫,學者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孝宗朝多次上書朝廷,力主抗金。光宗紹熙四年(1193)策進士第一,授官未至而卒。
陳詞多通過大聲疾呼,明指直陳地表現自己的愛國熱忱,對時局的見解和因中原淪陷、奸臣當道而產生的無限憂憤。他與辛棄疾相唱和的《賀新郎》:“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壯氣盡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虧殺我一星星發!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斬新換出旗麾別。把當時、一樁大義,拆開收合。據地一呼吾往矣,萬里搖肢動骨。這話霸只成癡絕!天地洪爐誰扇鞴,算于中安得長堅鐵。淝水破,關東裂。”詞中斥責了統治者妥協投降的對金政策,并認為這種做法銷蝕了“壯氣”,使得忠義之士年年等待,都白了頭發。下片設想局勢變遷,自己能全力投入抗金斗爭。詞人把攄寫愛國之情和政治議論結合在一起。如對南北分裂視為固然的意見,詞人寫道:“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無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作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念奴嬌·登多景樓》)這真是一針見血,原來統治者們偏安江南一隅是為“門戶私計”。他在論及北伐宜早不宜遲時寫道:“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余幾?死后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如果宋遺民已全故去,還為誰報仇雪恥呢?這些都突破了傳統詞的概念,以寫政論的方法寫詞,但這議論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了激情。這種激情有時像火山一樣爆發:“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水調歌頭》)因此它們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陳氏也有一些以春愁秋恨為題材而別有寄托的作品。
陳詞雄放恣肆,斬截痛快,多用口語和散文筆法。如其所言:“閑居無用心處,卻欲為一世故舊朋友作近拍詞三十闋,以創見于后來。本之方言俚語,雜之以街談巷歌,搏搦義理,劫剝經傳,而卒歸之曲子之律。”(《與鄭景元提干書》)
葉適言陳“有長短句四卷”,陳子沆編《龍川集》只收三十首詞,陳詞在宋只以抄本行世。清王鵬運在《四印齋所刻詞》中收《龍川詞補》。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排印線裝《龍川詞校箋》(夏承燾、牟家寬校箋)收詞六十四首。中華書局1979年排印《龍川集》收詞七十四首。
姜氏此注本亦僅箋釋六十四首,另外十首作為“拾遺”,附而不注,姜氏箋釋較為詳盡,除解釋事典、語詞之外,還詳細征引與時代背景有關的資料,并作了必要的說明。后附有關陳亮和陳集的資料。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天梅遺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蘇曼殊詩箋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