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詩法家數》新詩鑒賞
詩論,一卷,舊題元楊載撰。載見《楊仲弘集》。
南宋末葉以來詩道衰敝,“四靈”“江湖派”影響彌漫詩壇,為了扶衰救敝,一些講求詩法的著作和作為學詩者范本的種種選本大量產生。此書是講作詩之法的著作中較好的一種。它總結了前人有關詩法的論述,用比較淺近,易于為初學者所掌握的語言表述出來。
全書除前言外分“詩學正源”“作詩準則”“律詩要法”“古詩要法”“五言古詩”“七言古詩”“絕句”“榮遇”“諷諫”“登臨”“征行”“贈別”“詠物”“贊美”“賡和”“哭挽”“總論”等十七類。強調立意,著重忌“俗”。在此基礎上來考慮煉句、琢對、用事、下字、押韻等具體寫作手法。并指出“詩不可鑿空強作,待境而生自工。或感古懷今,或傷今思古,或因事說景,或因物寄意,一篇之中,先立大意,起承轉合,三致意焉,則工至矣”。在詩中“要鋪敘正,波瀾闊,用意深,琢句雅,使字當,下字響”。“凡作詩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闊,血脈欲其貫串,風度欲其飄逸,音韻欲其鏗鏘。若雕刻傷氣,敷演露骨,此涵養之未至也,當益以學”。
還告誡學者作詩之十戒:“曰不可硬礙人口,曰陳爛不新,曰差錯不貫串,曰直置不宛轉,曰妄誕事不實,曰綺靡不典重,曰蹈襲不識使,曰穢濁不清新,曰砌合不純粹,曰徘徊而劣弱”。
書中還講到如何學習古人、如何胸懷寬闊,詩人應做到“正大雄壯,純為國事”而作詩。并介紹了各種詩體在寫作上的獨特要求。對于初學詩者來說,其入門之徑也就是這些。這些方法不能把普通士子造就成為詩人,但弄懂這些方法可以使普通士子寫詩。如同今人教授寫作詩法的書籍,也少不了還要提到這些,不必深責此書之陋。
《四庫總目提要》嘲笑此書之陋,言非楊氏所作,其證據并不充足,我們仍可看作為楊載所作。
有中華書局1981年排印《歷代詩話》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詞臠》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清代與近代部分·小倉山房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