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國朝詩乘》新詩鑒賞
清初詩選集,十二卷,清劉然編選。然字簡齋,一字文江,號西澗,諸生,好與名流往來,江寧(江蘇南京)人。大約生活在順治、康熙時期,生平仕履不詳。有《西澗初集》行世。
此集選錄清初詩一千余首,作者二百余人,不拘先后。據劉氏稱此選“著名稱雄者或闕焉,而加意表彰幽隱之士”(見自《序》)。書中評語頗多,或評論品藻文字,或分析標舉格律,也多有得之語。首卷論詩,編者友人徐秉義為之作《序》,言此編“殫精研思于六義之正變,諸家之派別,五七言之源流,古樂府之聲辭離合,罔不臚列縷析,粲然如指諸掌。其用意可謂勤矣。至于持擇謹嚴,議論高闊,直欲靡濟南、竟陵之壘而拔其幟,又無論鐘嶸、高等輩。是豈不欲其言之既立,為學詩者通億載之津哉!”這些雖不無夸誕之詞(從中可見時風之溺人,徐秉義眼中只有李攀龍所選的《古今詩刪》、鐘惺所選的《詩歸》一類當時流行的詩歌選本,把它們看成當時選家的最高標準;鐘嶸的《詩品》、高!的《唐詩品匯》反而不在他眼內),但劉然的批點評論還是很認真的。他強調詩人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質:“詩人志芳行潔,不以名位動其心,乃與風雅二字合,不然筆補造化,皆余緒也。”并結合唐代有名詩人作品作了深入的論述。
劉然對于生活在下層的詩人的辛酸有著深刻的理解:“獨古慧心文人艱辛刻苦,僅以數首詩博身后名,顧使其生少知音,得歸湮沒,此亦仁人所深悲極痛也。”這說明編者也是沉淪不偶的士人,為人作嫁也頗不易,為使書板能繼續刊刻,他在最后呼吁詩人們集資刊刻,在首卷中還講明一塊板書刻兩面需要多少銀兩(可作出版之史料),即使如此,劉然也未能編刻成此書,赍志而亡。賴有摯友朱豫等人據遺稿再加編綴,捐資刊刻。徐秉義《序》中言:“朱子以寒素,擅高才,寢食漢唐,貫穿經史,豈不足以自成一家言,而必為之訂殘補闕,以終劉子未竟之緒。其所以不死其友者,未有若斯之篤者也。”本書刊成也有朱豫很大功勞,他不僅出了錢,而且再“遍搜諸名家詩,拔萃取尤,多則數十首,少則數首,評跋付刊,匯為十二卷,卷七八十葉,可作數十卷”(見蘇《序》)。書以“乘”為名“取諸無所不載之意”。
有康熙間拙真堂刊十卷本,后有玉谷堂增刻本,為十二卷。
上一篇:《詩詞曲論·詩論·飲冰室詩話》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孟浩然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