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徂徠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二十卷,詩四卷,北宋石介撰。介(1005~1045)字守道,兗州奉符(山東省泰安縣東南)人。因曾躬耕于徂徠,號徂徠先生。天圣進士,曾為國子監(jiān)直講,從學者甚眾,支持慶歷新政,以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未幾卒。
石氏關心當時政治,其詩多為當時重大政治事件而作,詩中充滿了憂國憂民之情。《慶歷圣德頌》正面敘寫和歌頌慶歷新政;《河決》寫黃河決西北為患;《西北》《偶作》寫西夏王趙元昊在西北為患;《讀詔書》《彼縣吏》揭露了地方官吏如虎似狼地吞食人民的血肉。石詩大多缺少感人力量,這不僅因為石詩藝術性較差,而是他在詩中揭露社會問題表達對人民同情的同時,過多地宣揚儒道。石詩大多并非作者激情的產物,而是理性認識的推衍。如唐以來論隋煬帝開運河的詩很多,而石之《汴渠》議論汴水得失:“世言汴水利,我為汴水憂。利害我豈知,吾試言其由。汴水濬且長,汴水湍且遒。千里瀉地氣,萬世勞人謀。舳艫相屬進,餽運曾無休。一人奉口腹,百姓竭膏油……吾欲塞汴水,吾欲壞官舟。請君簡賜予,請君節(jié)財求。王畿方千里,邦國足用周。盡省轉運使,重封富民侯。天下無移粟,一州食一州。”作者立意未嘗不好,可是由于其中缺少詩情,很難稱之為詩,而且也反映石介不諳政治,當時中原(包括關中)隨著人口日增,開發(fā)越來越甚,水土流失、生態(tài)失調,北方土地所出根本養(yǎng)活不了當?shù)厝嗣瘢圆判枰_鑿運河,從糧食富足的南方漕運。所謂“天下無移粟,一州食一州”是根本不可能的。《寄明復熙道》批評文壇崇尚浮華的現(xiàn)象“后生益纂組,少年事雕篆”。并主張恢復淳風,崇尚雅正。
石詩古體缺乏剪裁,缺少意象,律詩缺少文采和意境,只有少數(shù)作品較好。
石集南宋初有刻本,后雖屢有所刊,俱非完帙,山東濰縣張昭潛藏有明抄本,光緒間據以刊刻。另有今人陳植鍔校點之《徂徠石先生文集》,由中華書局1984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天籟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楊炯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