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宋詩紀事補遺》新詩鑒賞
一百卷,《補正》四卷,清陸心源撰。心源(1834~1894)字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浙江歸安人。咸豐己未年(1859)舉人,官至福建鹽運使,因鹽務加耗被參奏削職歸家,晚年以校勘、整理古籍為樂,其藏書樓名為皕宋樓。
厲鶚《宋詩紀事》收宋詩人三千八百一十二人,但仍遺漏甚多,其所列入該書者距離傳世宋詩人全部名單甚遠,于是陸氏運用自己藏書為厲書作了大規模的增補,共補作者三千余人,除與厲書所收相重復外還多兩千余人。
“凡厲書所收或僅斷句,或厲得斷句而得全篇,或其人存詩尚多而厲所見僅一二首者,悉為補錄。”是可知此書不但補人,而且補詩。也就是說對一些小家,厲氏認為存詩較少,僅收一二首,甚至只收斷句殘篇,而陸氏又有所發現,于是又補入了較多的詩篇,特別是不見于作者之集者則盡量補入。如晏殊,厲書已采其詩二十二首,斷句十,而此書又采其詩五首,最后注明“以上各詩《晏元獻遺文》皆失收”。這種做法有利于編纂《全宋詩》。
對于“厲書小傳或有字無貫,或有貫無字,或字貫全無,或有字貫而仕履不詳,時代未著者別為《小傳補正》四卷”。“厲書或一人兩收,或名字舛錯者,皆正之”。新收入的作者則各附小傳,所收之詩則必“注明出處,以征所自”,有詩話者則采入。
厲書名“紀事”已乖“紀事”之體,有一些詩是采自詩人本集,所收許多詩篇只有詩而無“事”。此書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沒有“事”,已近于詩選。
此書所采極廣泛,除了各種總集、別集、叢書、類書、方志地志、筆記史傳,還有的得之于金石遺文,但陸氏也有過于貪多炫博之病,不免有重出、失考之處。
另有羅以智《宋詩紀事補遺》稿本,不分卷。宣古愚有《宋詩紀事補遺拾遺》。
陸書有光緒十九年(1893)陸氏家刻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江文通集匯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宋詩紀事續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