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詩論· 冷齋夜話》新詩鑒賞
詩論,十卷,北宋僧惠洪撰。洪見《石門文字禪》。
此書在詩話與筆記之間,以雜記見聞為主,間有論詩之語。惠洪猶及見蘇軾、黃庭堅和元祐詩壇的作者,故其記文壇掌故、詩人軼事,雖不免有耳食之言,有假公卿名流以自重之處,但因為多得之于見聞,較為可信。
黃庭堅的“換骨奪胎”說首先于此書記載:“山谷云:‘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并舉了大量的詩句為例以說明換骨、奪胎法。這和黃庭堅寫的《答洪駒父書》所說的“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成為江西詩派理論的基本兩條。書中記王安石、蘇軾語也很多。
惠洪論詩注重言“氣”,指出詩人之氣不可奪,只有無禁忌,才能寫出好詩:“今人之詩,例無精彩,其氣奪也。夫氣之奪人,百種禁忌,詩亦如之。”“詩者妙觀逸想之所寓也,豈可限以繩墨哉?如王維作畫《雪中芭蕉》,法眼觀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論則譏以為不知寒暑。”也就是說有了這股“氣”,就有藝術創造的勇氣,從而敢于突破禁忌成規,這是從作者的主觀來說;就社會環境說,就是創作這種精神活動要仰賴于自由的空間。
由于受到黃庭堅之影響,作者也重視詩法、句法和造語。提出“象外句”“對句法”“句中眼”以及詩中運用方言俗語等問題。
惠洪特別欣賞陶潛和唐宋一些詩僧的作品,也表現出方外之士獨特的審美趣味。
《四庫全書》將此書收入“子部”“雜家類”,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88年排印本。與《風月堂詩話》《環溪詩話》合為一編。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湖海詩傳》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江文通集匯注》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