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論著·列子
道家經(jīng)典。相傳為先秦道家列御寇所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 《列子》 八篇,注:“名御寇,先莊子,莊子稱之。”《莊子·逍遙游》: “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這位列御寇先生簡直就是神仙。《應(yīng)帝王》 中有列子學(xué)道的故事,《雜篇》 中還有 《列御寇》一篇。后人綜合各種傳說,有如下描述: 姓列,名御寇,鄭國人,和鄭穆公同時,師于壺丘子林,著書八卷,得風(fēng)仙之道,能乘風(fēng)而行。但這些都不是信史,只能姑妄聽之。據(jù)說,列子的特點是 “貴虛”,故唐代將他封為“沖虛真人”,其書則為 《沖虛真經(jīng)》。但是,這部被封為 “真經(jīng)”的 《列子》,經(jīng)近現(xiàn)代學(xué)者仔細(xì)考證,被認(rèn)定是一部偽書,原本《列子》早在漢末就失傳了。作偽的時代是魏晉之間,作偽的人可能就是最早為 《列子》 作注的張湛。張湛 (約325-400) 是東晉名士,性情怪僻,醉酒后喜歡唱挽歌 (見《世說新語·任誕》)。據(jù)張湛在《列子序》 中說,他為之作注的 《列子》一書,是其祖父從王粲 (建安七子之一) 家的藏書中抄錄來的,西晉滅亡后,其父避難江南,路上拋棄了很多書,卻舍不得扔掉這一部“世所希有”的 “奇書”。等在江南安頓下來后,檢點存書,《列子》卻僅余目錄和最后兩卷。后來,張湛到處搜訪,又在王弼女婿家得到六卷,在揚州刺史劉正輿家得四卷,經(jīng)他“參校有無,始得完備”。自己寫書,卻署別人的名字,而且還要編出一套故事,讓人相信,這在今天是難以理解的,但在古代卻極為常見。《列子》 雖然是托名列御寇的偽作,但并非全盤向壁虛構(gòu),而是雜抄各種古籍成一家之言。《列子》一書,從宇宙生成說起,通過對生死、養(yǎng)生、治世等問題的討論,闡明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 安命順時和肆情縱欲。如《天瑞》 中有一則寓言說,孔子游于泰山,見一野老鼓瑟而歌,孔子問他為何而快樂,野老回答說:“我所感到快樂的事很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我得以為人,這是一樂; 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是以男為貴,我得以為男,這是二樂; 人生有不見日月、夭折在襁褓中的,我現(xiàn)在行年九十,這是三樂。” 甚至認(rèn)為,舜、禹、周、孔等圣人生無一日之歡,雖有萬世美名,但最后歸宿是死;桀、紂等惡人生有縱欲之歡,雖有萬世惡名,最后歸宿也是死。無論是美名,還是惡名,死后都不知道,不如生前 “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意之所欲行”。這實際是魏晉之間放達(dá)名士的人生觀。《列子》風(fēng)格類似 《莊子》,寓言頗多,著名者如 “杞人憂天”、“愚公移山”、“薛譚學(xué)謳”、“伯牙鼓琴”、“楊朱哭歧”等。其中的一些意味雋永,令人玩味,如: “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
上一篇:政治學(xué)·制度·刑法
下一篇:經(jīng)濟(jì)學(xué)·人物·劉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