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史籍·通典
第一部記載典章制度的通史。唐杜佑撰。杜佑 (735-812) 字君卿,生于官僚世家,以父蔭入仕,經歷玄、肅、代、德、順、憲六朝,累官至司徒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唐憲宗時,杜佑已年過七旬,他請求退休,但憲宗不允,只是同意他三五日一朝,參議政事。每當他人朝奏事,憲宗都優禮有加,不呼名,僅以“司徒” 稱之。他去世后,憲宗竟廢朝三日。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就是他的孫子。但是,杜佑所以名垂不朽,卻是因為這部 《通典》。據《舊唐書》 本傳,唐玄宗時,劉秩 (史學家劉知幾之子) 采經史百家之言,仿《周禮》所記職官,編撰了一部 《政典》,受到時賢的稱賞,有人甚至認為其才學超過了西漢的劉向。這時,杜佑尚在孩提時代。三十歲時,他慕名購得此書,通讀一過,覺得條目未盡,便加以擴充,編成一部包羅黃帝至唐代宗時代各類典章制度的大書,名 《通典》。“通”的意思有兩層: “縱通”和 “橫通”,即網羅古今,兼包眾典。《通典》 共二百卷,分為 《食貨典》、《選舉典》、《官職典》、《禮典》、《樂典》、《兵典》、《刑典》、《州郡典》、《邊防典》等九門,每門下又再分小類,如 《官職典》下分 “歷代官制要略”、“三公”、“宰相”、“尚書”、“御史臺”、“諸卿”、“武官”、“東宮官”、“歷代王侯封爵”、“州郡”、“文散官”、“祿”、“秩品” 等十三類。顯然,這種分門別類、以類相從的編撰體例,使得 《通典》 具有了工具書的功能。例如,如果要了解“宰相” 一職的起源與演變,即可查閱 《官職典》 的 “宰相” 類。事實上,《通典》就是一部古代典章制度的 “百科全書”?!锻ǖ洹肥嵌庞游ㄒ坏闹?,他三十歲時動手,等到書成獻給皇帝時,已經是六十五歲的老翁了。這種著書精神,今人是難以思議的。
上一篇:禮俗學·禮節·跪拜
下一篇:史學·史籍·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