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學說·商君書
戰國秦法家的名著。是秦法家論著的合編,托名商鞅所作?!端膸烊珪偰俊贩Q: “殆法家者流,掇鞅余論,以成是編?!鄙眺?(約前390-前338)出身衛國貴族,原叫公孫鞅,后因軍功,秦孝公將於、商兩縣(今陜西商縣東南) 的十五個邑封賞給他,故號 “商君”,又叫商鞅。商鞅少好刑名之學,曾在魏國謀事,后西入秦,以強國之術說動秦孝公,委以國政。商鞅反對法古,主張因時制宜,聲稱:“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苯吡χ鲝堊兎ㄒ詧D富國強兵,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變法是戰國法家思想的一次具體實踐,其主要內容為:一、鼓勵耕織,限制工商,禁止游學之士; 二、獎勵軍功,廢除官爵世襲制,不論出身貴賤,一律依軍功授爵; 三、實行什伍(類似后代的保甲) 連坐制度,即一家犯罪,九家必須告發,否則十家連坐; 四、實行郡縣制,廢除西周以來的分封制。新法實行五年,秦國就走上了富強之路。盡管商鞅在后來秦國內部的政治斗爭中身敗名裂,甚至在后世也因其為人 “刻薄寡恩” 而被以惡名,但其變法卻為秦國成為戰國七雄、并進而統一天下奠定了經濟軍事基礎。《商君書》 雖非商鞅親筆所書,但可視為其富國強兵之學的總結。如《更法》 稱 “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賞刑》稱 “刑無等級,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 《開塞》稱 “不法古,不修今”; 《壹言》稱 “因世而為之治,度俗而為之法” 等,都可在 《史記·商君列傳》 中得到印證。此書也是戰國秦法家的治國經典,其中所鼓吹的君權至上、以法治國、重農抑商、愚民政策等主張都曾在秦國以及秦王朝的政治中實際運用。不過,商鞅所謂的富國強兵之道,雖可以為專制帝王造就軍事強國,但卻不大受人歡迎,因為按照他的主張,國家只需要百姓 “喜農而樂戰”,工商以及文化人等都是“多余的人”,也就是說,全國除帝王及其官僚機器外,都應該成為農民與士兵。
上一篇:文學·文集·唐詩別裁集
下一篇:禮俗學·禮制·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