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俗學(xué)·節(jié)日·上巳
臨水春浴以祓除不祥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禊祭”,原在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 (按照十二地支紀(jì)日法),故稱 “上巳” 節(jié)。上巳節(jié)的習(xí)俗主要是春浴,男女相約來到水邊,以春天的清水洗浴,以祛除不祥,古人稱為 “祓禊”。祓原指巫術(shù)儀式,在古代的上巳節(jié),原來是有女巫在水邊舉行祛邪儀式的; 禊則有清潔的含義,在水邊修禊,取洗滌積穢、祛除不祥和疫病的意思。春暖花開的美麗時節(jié),自然也就成了少男少女自由歡愛的節(jié)日。《詩經(jīng)·鄭風(fēng)》 中有一首 《溱洧》,就是描寫上巳節(jié)鄭國男女在溱水和洧水邊歡笑相謔、互贈芍藥的盛況的。古詩中的這種情景,令后來變得“文明” 的學(xué)者很不容易理解,竟將其目為 “淫詩”。后來,這個節(jié)日漸漸變得 “文明”起來,《論語·先進(jìn)》 記載孔子請弟子各言其志,曾皙說: “暮春三月,當(dāng)穿上春衣的時節(jié),我愿同五六位先生一起,帶著六七位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然后哼著歌兒回家。”這正是說的上巳節(jié),連孔子也不禁悠然神往,感嘆道: “我贊同曾皙的志向!”曹魏以后,將上巳節(jié)定在三月初三,從此上巳節(jié)又稱 “三月三”,而且完全演變成郊外游春、水邊宴飲的節(jié)日,屆時還有 “曲水流觴” 的活動。所謂 “曲水”,就是在風(fēng)景美麗的郊外,引水環(huán)繞成渠,大家圍坐其旁,然后將酒杯置放在上游,任其順著 “曲水”之流漂浮,這就叫 “流觴”,待這順?biāo)〉木票T谀橙嗣媲皶r,就該此人取飲。這一習(xí)俗在東晉貴族文人中非常流行,書法家王羲之的名篇 《蘭亭集序》 記的就是他和謝安、孫綽等名流在會稽山陰 (今浙江紹興) 蘭亭溪水旁宴樂雅集、曲水流觴的韻事,后代傳為佳話。唐玄宗時,每逢上巳節(jié),貴族男女和文人學(xué)士則多喜歡游賞于城南的曲江池邊,杜甫曾有 《麗人行》記其盛況: “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曲江池原為漢武帝所造,其水曲折,如廣陵之江,故名。后來池水淤塞,唐玄宗命人疏鑿水道,大加興建,煙水明媚,花木茂盛,遂成為貴族文人春游宴飲的勝地。
上一篇:政治學(xué)·制度·三公九卿
下一篇:宗教學(xué)·儒教·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