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命題·性無善惡論
告子提出的人性論。關于告子,我們只知道他是戰國時人,其它則一無所知。如果不是孟子拿他來做論敵,告子其人連名字也不會留下來。根據《孟子》 記載,告子主張 “性無善惡” 的依據是: “生之謂性。”所謂 “性”,就是與生俱來的食色兩種本能: “食色性也。” 食是生存的本能,色是生殖的本能,無所謂善惡,善惡都是后天的環境造成的。告子還打了一個比方:“性好比流水,在東方挖個口子,就往東方流,在西方挖個口子,就往西方流。” 孟子也用水來比喻: “水的確是不分東西,難道也不分上下嗎?人性之善,就好比水往下流。你當然可以引水上山,但那是水的本性嗎? 是外力改變了水的本性,正如人行不善,是環境使然,并非人性如此。” 而且,食色二欲是任何動物都有的本能,把人性降低到動物本能的水平,這在尚不知道 “人猿同祖”而視人為 “萬物之靈” 的古代中國,當然是對人性的一種褻瀆。孟子就反駁告子說: “未必狗性就是牛性,而牛性就是人性嗎?” 在古人心目中,人性與獸性明顯是有上下貴賤之分的,所以,告子的 “性無善惡”論就難以成立。
上一篇:倫理學·品格·忠恕
下一篇:文學·文集·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