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體裁·實錄
歷朝皇帝的編年大事記。史館在每一個皇帝死后,即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年月順序編纂這位皇帝的 “實錄”,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實際上是一朝史料的匯總。“實錄” 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周興嗣 《梁武帝實錄》三卷、謝昊《梁元帝實錄》五卷等。唐代以后,每一新君即位,都要敕令史館纂修一部前一皇帝的編年史,稱為 “實錄”,以后遂成定制。如今,明代以前歷代皇帝的 “實錄”大都已經亡佚,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實錄”是唐代韓愈編纂的《順宗實錄》。某些倉促成書的 “正史”,如 《舊唐書》、《舊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等,都曾經大量參考甚至直接抄錄前朝的 “實錄”。比較完整流傳到今天的只有 《明實錄》和 《清實錄》。“實錄”是編年史的 “長編”,卷帙浩繁,僅有抄本存于宮中,并不公諸于世,是國家 “一級機密”。明代甚至有禁令,非預修“實錄”者不得見之,“實錄” 修成后即焚草稿于太液池旁,以防止攜出副本。由于明清兩朝禁忌漸多,史官不敢秉筆直書,故常常是 “實錄” 不實,如 《明太祖實錄》 在永樂年間曾數度修改,為明成祖朱棣非法篡位諱飾,說太祖原有傳位給燕王朱棣的意圖,甚至否認朱棣生母為孫妃,而說為馬皇后所生。又如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也一再修改先朝的 “實錄”,愈改愈失其真,給后代史家留下了不少疑案。盡管如此,“實錄” 的史料價值在 “別史” 中還是首屈一指的。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宗廟
下一篇:經濟學·學說·富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