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進步產(chǎn)生重大作用的事件·盤庚遷都
湯建立了商朝以后,商人開始由氏族部落向奴隸制國家轉(zhuǎn)化,并逐漸強大起來,初步建立了專制王權(quán)。但由于王位繼承制未固定下來,因而商出現(xiàn)王位紛爭的“九世之亂”。商國幾度衰退,政治力量削弱,臣服的方國也紛紛擺脫其控制,商與原敵對方國之間的戰(zhàn)爭不斷。約公元前14世紀,到湯的九世孫盤庚繼位后,為振興商朝,斷然遷都于殷,在此過程之中,專制王權(quán)得以加強,舊部落貴族的力量被打擊削弱,盤庚遷都是商史上一個重大事件,它平息了商王朝歷時幾代的政治動亂,王位繼承制得以解決,并建立了穩(wěn)定的奴隸制秩序。從此商人結(jié)束了流徙不定的生活,并創(chuàng)造了繁榮的青銅文化,發(fā)展豐富了華夏文化。盤庚遷殷,使商王朝很快越過了衰微動蕩階段,逐步進入了鼎盛時期。
盤庚是商湯的九世孫,承兄陽甲繼承王位。公元前16世紀,湯興兵滅了殘暴的夏,建立了商朝,商人漸漸完成了由部落形態(tài)向國家轉(zhuǎn)化的過程。但是做為一個初期的奴隸制國家,奴隸制體制尚未完善,尤其是做為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王位繼承制尚未固定。在盤庚之前的八世商王,王位繼承始終是兄終弟及的,直至幼弟死后,才可由下代人繼承。下代人則仍由長及幼。但這就出現(xiàn)了幼弟不愿還位于長兄之子的現(xiàn)象,因而在兩代人之間的王位傳遞留下了爭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王位爭奪。王位紛爭,極大地影響了商人的社會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在此期間,商王朝曾四度遷都,這對社會生產(chǎn)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由于這多次遷都后,到盤庚繼位時,商人已遠離其習居的河洛平原,從華夏中心地區(qū)遷到了偏遠的東方。社會不穩(wěn)定,商王朝統(tǒng)治力量也逐漸衰弱,原來與商朝敵對的方國,就不斷向商朝及其屬國進攻,商王朝陷入長期戰(zhàn)亂之中。盤庚就是在此種情況之下,繼承商王位的。盤庚認為要解決這種種問題,關(guān)鍵在于遷都。當時的貴族階層,為維護既得利益,不愿遷都,而廣大人民群眾經(jīng)過四次遷都,也渴望過一種安定的生活。當時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從國都新址殷來看,它有著優(yōu)厚的地理條件:臨近于洹河,水源充足,土質(zhì)肥沃,這便于發(fā)展定居農(nóng)業(yè)。而且河南黃河沿岸,自古便是華夏民族與文化發(fā)源地,是華夏之中心。而商人先輩便于此居留,對這里的氣候、地理條件已適應(yīng),而且成湯建商時便定都于此。在此種條件下,遷都于此,以恢復“成湯之政”為號召,既得地利又得人和,可樹立自己威望,提高自己在平民心中的地位。陽甲是從南庚手中奪取王位的,而南庚定都于奄,在位25年之久,因而在奄地南庚家族盤根錯節(jié),形成了一股牢固的勢力。而陽甲在位僅僅7年,加以國力衰微,是無法與之抗衡的。對于盤庚而言,若不遷都離開奄,王位就會受到極大威脅。為擺脫南庚勢力的影響,及陽甲之世的衰象,遷都可使南庚族系失去與商王爭衡之基礎(chǔ),另外對其他勢力較弱的貴族也是一種威懾,使之易于擺布。
盤庚將遷都一事公諸于眾,便怨言鵲起,遷都面臨巨大的阻力,盤庚向全體臣民解釋了遷都的諸種理由,并許諾遷都后恢復“成湯之治”,而使百姓過上安定的日子。盤庚抓住保守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得以率領(lǐng)全體商人渡過黃河,遷回祖先居住的殷地。盤庚通過遷都排除了外患,鞏固了政權(quán),確立了威望。
盤庚遷殷后,商王朝政治局面迅速安定下來,從盤庚之后一直到商滅亡的273年間再未遷過都城。商朝國力也得以恢復并漸漸強盛起來,與商王朝相鄰的方國又紛紛向商稱臣、朝貢。盤庚遷都為日后武丁時期商王朝的全盛提供了先行條件。此后的王位繼承,基本上廢除了兄終弟及制,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盤庚遷都確立的專制王權(quán)雖較殘酷,但對當時的商王朝必不可少,而且加強奴隸制國家機器這也是順應(yīng)社會歷史發(fā)展潮流。盤庚遷都是一件重大的史事,不僅對商后期歷史起了重大影響,而且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上一篇:天文歷法·蓋天說
下一篇:對歷史進步產(chǎn)生重大作用的事件·秦封建皇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