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小說
敘事文學文體的一種。中國“小說”一詞首先出現(xiàn)在《莊子》一書中:“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遠矣。”這里的小說是指瑣碎的言談。漢代,人們把記古人、記古事而又真?zhèn)文娴摹皡矚埿≌Z”稱為“小說”。《漢書·藝文志》說:“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這樣就把不配列入經傳正史的又非詩詞曲賦的尺寸短書稱為“小說”,歸在了子部或史部。現(xiàn)今所謂的“小說”是從宋元以來俗稱的“小說”概念發(fā)展而來,南宋時期,“小說”只是“說話”四大家中之一,專敘煙粉、靈怪、傳奇、公案等樸刀桿棒及發(fā)跡變泰之事。發(fā)展到明代,就已成為與詩、散文、戲曲并列的文學體裁概念,題材內容包括南宋“說話”四家,可以和史傳文學劃清界限,主張作者想像虛構,在形式上可以用文言也可用白話,篇幅不受限制,長篇可達萬言。
從遠古到先秦兩漢是我國小說的發(fā)祥期,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等是我國最早的敘事文學。它們雖然不是小說,但從思想上、題材、語言藝術等各個方面為后來小說的產生和發(fā)展作了多方面的準備。魏晉至唐是小說的發(fā)展成熟期。這一時期,小說漸漸從野史雜傳中分離出來,開始走向獨立的文學形式,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產生,但其形式比較簡單,只是“粗陳梗概”而已。自覺地拋開史傳傳統(tǒng)而創(chuàng)作小說開始于唐代傳奇,唐傳奇是作家有意為小說、自覺地進行想象和虛構的小說作品,它敘事宛轉,想象豐富,文辭華艷,篇幅較長,是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說,對后來的白話小說和近代文言小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宋元時期是小說的轉變期,白話小說出現(xiàn)并繁榮,和文言小說成為并列的兩大流派。由于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說唱文學由唐代的“變文”、“俗講”發(fā)展到“說話”。宋元話本的出現(xiàn)使中國古代小說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表現(xiàn)為文言小說向白話小說轉變,短篇小說向長篇小說轉變。至此白話小說就逐漸成為小說發(fā)展的主流,同時在宋元話本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章回體小說,也逐漸成為古代小說中的惟一形式。明代是我國小說的繁榮時期,以李贄、三袁、馮夢龍為代表的進步思想家、文學家,反對理學,提倡人性的解放,重視小說、戲曲的創(chuàng)作,從明初始,長篇章回體小說創(chuàng)作蔚為大觀,在歷史上有深遠影響的明代“四大傳奇”小說和代表短篇小說最高成就的“三言二拍”出現(xiàn),同時小說流派也層出不窮。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小說又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一是逐漸從民間累積型的集體創(chuàng)作向文人獨立創(chuàng)作轉變;其二是主題從描寫歷史、頌揚英雄向刻畫市井細民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轉變;其三是人物塑造從類型化向個性化發(fā)展,小說從線性結構向網狀結構發(fā)展;其四是創(chuàng)作思想從歌頌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向寫實和暴露傾向轉變。
我國小說的高峰期是清初至清中葉,這一時期文言小說達到最高成就,《聊齋志異》成為文言小說的一座豐碑,也是清代小說繁榮的先聲。清中葉,《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出現(xiàn),把中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推向了高峰,成為古代小說的最高典范。這一時期小說的特點是,作品從對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批判,轉向對封建意識形態(tài)進行反思和抨擊,包括對道德文化、倫理文化進行總體剖析。同時作家因為敏銳地感覺到了時代的重大變化,作品中帶有更濃重的感傷和困惑情緒。清中葉以后,興起的俠義小說和狹邪小說是古代小說發(fā)展的余波,并不代表古代小說的主流,但隨著封建社會的日益衰微和殖民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晚清時期,反映這一社會變化的譴責小說出現(xiàn),既對封建制度特別是官場制度進行了批判,同時也對洋人入侵中國的行徑進行了揭露。
中國古代小說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表現(xiàn)在思想上以儒家為主儒道佛互補的政治倫理思想,反映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中國古代小說始終密切關注著現(xiàn)實社會,把重大社會問題作為中心題材,把塑造仁人志士形象作為小說的神圣使命,這樣古典小說就染上一種教化至上的色彩。在題材方面,古代小說大體上可歸為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俠義公案小說、人情世態(tài)小說、諷刺譴責小說和神魔靈怪小說六類。在體制上,由于古代小說深受史傳文學和“說話”藝術的影響,所以無論是文言小說,還是白話小說,采用的都是傳記體,都是縱向地順序地講述人物,有頭有尾,講究故事的完整性,這就造成了中國古典小說是由短篇故事聯(lián)綴在一起的體例,可稱為線性結構,直至《金瓶梅》出現(xiàn)以后,才由線性結構發(fā)展為網狀結構,以一個家庭為圓心,通過家庭內外關系的描寫,將觸角伸向社會各個角落,在體例上有所創(chuàng)新。《紅樓夢》問世之后,把網狀結構發(fā)展到自然和諧、完整統(tǒng)一的藝術境界,使小說結構的發(fā)展更高級更成熟。在語言方面,古代小說存在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兩大系統(tǒng),文言語言的精煉準確和白話語言的生動活潑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再加上文人創(chuàng)作和群眾創(chuàng)作的結合,使小說語言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面貌,語言既群眾化、通俗化、口語化,同時也能廣采博收,兼容詩詞曲賦于一爐,形成一種典雅秀麗而又活潑生動的書面語言。總之,中國古典小說作為一種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學樣式,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傳統(tǒng)美德·尊師重教
下一篇:杰出人物·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