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康熙字典
清朝張玉書、陳廷敬等二十八人奉敕編撰的我國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書。成書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前后共歷時6年。編撰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以前字書的不足,“《字匯》失之簡略,《正字通》涉于泛濫”,本書12集42卷收46 975字,在《中華大字典》出版前,是收字最多的字典。它的體例基本上沿用明代梅膺祚的《字匯》和張自烈的《正字通》。全書按地支分為“子”至“寅”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字頭按部首排列,共214部。部首及同部內字均以筆數多少為序。字頭后為注音,先列前代韻書的反切,再標直音。注音后為釋義,先列《爾雅》、《說文》、《玉篇》等前代工具書的釋義,再注本書的解釋。例證均引自歷代典籍。附錄部分有辨似、難解字、音韻知識、備考、補遺等。本書有以下一些特點:收字極多,超過它以前的任何一部字書;注重解釋字形和注音;義項的收錄十分完備;引證例證十分豐富;其部首排列方式已經成為后來大型漢語工具書的定型。《康熙字典》的這些特點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使用價值,因此,直到今天人們仍然使用它。但它仍然不是一部十分完善的字典,它的編制秩序比較混亂,文字解釋過于簡略,引用書證不作考校,過于粗略。
有關《康熙字典》的研究著作,主要有王引之的《字典考證》、劉葉秋的《中國字典史略》、錢劍夫的《中國古代字典辭典概論》、王力的《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等。《康熙字典》除比較早的清代內府刊本外,另有共和書局石印本、上海鴻寶齋石印本、同文書局影印本、商務印書館1935年影印本、中華書局1958年影印本、成都古籍書店1982年影印本等。
上一篇:古代典籍·莊子
下一篇:天文歷法·開元占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