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容閎
近代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廣東香山人。出身貧苦農(nóng)家。自幼就讀于西人所辦的教會學校。1847年在教會的資助下留學美國,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孟松學校讀預備班,1850年考取一流學府耶魯大學。他勤奮好學,在校期間兩次獲得英文論說首獎,蜚聲校園內(nèi)外,1854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容閎學有專長,熱愛祖國,把“為中國謀福利”作為終身打算。1855年回國后,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工作。此外,他曾為籌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選購機器,向曾國藩、李鴻章提出救國方案,又到過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向洪仁玕陳言。
1867年,他提的救國方案,除舉辦汽船公司、開礦、禁止教會干涉詞訟外,最重要的一條是向歐美派遣留學生。他認為救國應以教育為本,曾說服曾國藩在江南制造局設立兵工學校,培養(yǎng)初、中級專業(yè)人才。而培養(yǎng)高級人才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是選派幼童出洋留學。他的主張得到曾國藩、李鴻章、丁日昌的支持,1870年,清政府同意派幼童出國留學。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幼童30人起航赴美,容閎和陳蘭彬為監(jiān)督,負責留學生事務,至1875年第四批幼童派出,共有120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學習。清朝又向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派出留學生。由于容閎奔走呼號,近代中國出現(xiàn)第一次留學高潮。歸國留學生以所學科技和新思想為祖國近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后來,容閎還出任中國駐美副使,成為最知名的愛國人士之一。1900年,他在上海參加了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這次會議被稱為“中國國會”。會上,容閎被推為會長。清政府為此指名要通緝他,他不得不避難香港,后又移居美國。著有《西學東漸記》,記錄了他一生為西學東漸奮斗不息的歷程。容閎為西學東漸、為祖國的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上一篇:古代典籍·宋史
下一篇:古代教育·察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