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農民起義·國人暴動
西周中期以來,周王朝逐漸趨于衰落。到周厲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周厲王是一個貪婪暴戾的統治者,他任用“好專利而不知大雅”的榮夷公等人,壟斷山林川澤的一切收益,不讓平民前往采樵漁獵,斷絕了他們的生計。同時,他還任意興師動眾,征伐淮夷,又多次南征荊楚,都以失敗告終,這又給一般平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他的橫征暴斂,引起一些有識之士的憂慮。曾經有人警告他說:“榮公若用,周必敗。”但是他聽不進去,仍舊任用榮夷公。周厲王的暴政,激起了廣大國人的憤慨,普遍地出現了“國人謗王”的情況。
所謂“國人”,是指居住在“國中”的群眾,其中以平民為主。還有一些失勢的貴族和貧困的士,他們下降為平民。另外,在“國人”中還有百工、商賈以及其他一些居于社會下層的群眾,情況比較復雜,他們是各種矛盾的匯合點。面對國人的不滿,周厲王以巫師“監謗”,想以嚴密的監視來制止人民的議論,造成一片恐怖氣氛。國人相見,都不敢多說話,“道路以目”。周厲王的這種殘暴統治,終于使廣大國人群眾忍無可忍,終于爆發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第一次群眾暴動,稱為國人暴動。這次暴動以國人為主,包括工匠和胥徒之屬。這些人沖入王宮,四方的人民也紛紛起義,向首都進攻。周厲王倉惶逃出王宮,渡過黃河,逃到彘(山西霍縣東北)。太子靜躲藏在召公家,被國人包圍,召公只好將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交給國人殺死,才保存了太子的性命。國人暴動后,周厲王出逃,周公和召公主持政事,號稱“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這次暴動,沉重打擊了周王朝的反動統治,動搖了它的統治基礎,加速了它的滅亡。
上一篇:建筑技藝·園林造景手法
下一篇:古代教育·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