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古詩源
詩總集。清沈德潛撰。十四卷。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一生困于場屋,年七旬始得進士,高宗稱之為“老名士”,命值上書房,擢禮部侍郎。他為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拘于“溫柔敦厚”的“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少數篇章也反映人民疾苦。此書選收自上古至隋代詩歌七百余首,唐以前一些著名詩篇(除《詩經》、《楚辭》外)多被選錄。卷一古逸,卷二、三、四漢詩,卷五、六魏詩,卷七、八、九晉詩,卷十、十一宋詩,卷十二齊、梁詩,卷十三梁詩,卷十四陳詩(并附北魏、北齊、北周詩)、隋詩。篇首冠以康熙五十八年自序及例言。書中以人編次,詩題之下有小注,詩后間有簡評。主要據《古詩紀》等書選錄,采擇這一階段的代表作頗多。他把唐代的詩叫近體詩,把唐以前的詩叫古詩,是唐詩之源,故名《古詩源》。影響較大,因時代跨度甚大,搜羅至廣,難免菁蕪不分,甚至真偽混雜。沈氏“既以編詩,亦以論世”(序),故評語中不乏宣揚封建禮教之處。此書舊時流行頗廣,以《四部備要》據原刻排印本通行。
上一篇:繪畫·古木怪石圖
下一篇:圖書編輯出版·史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