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題材作法論·題材·擬古
古意者,非若其古意,當何有今意; 言其效古人意,斯蓋未當擬古。([日]遍照金剛 《文鏡秘府論》 南卷)
盜法一事,詆之則曰偷勢,美之則曰擬古。然六朝人顯據其名,唐人每陰竊其實,雖謂之偷可也。獨宋人則偷亦不能,如介甫愛少陵“鉤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后得句云“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自謂不減于杜,人亦稱之。然二語何異截鶴脛而使短,直與“雪白后園僵”等耳,此真房太尉兵法。(賀裳 《載酒園詩話》卷一)
擬古詠懷,斷不宜入近世事與近世字面,錦葛同裘,嫌不稱也。若本敘述近事,即方言謠諺,不妨引入,顧用之何如耳。(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
擬古類取往古名篇,規摹其意調,其止一二首者,既直題曰擬某篇,而其擬作多者則雖概題曰擬古,仍于每篇之前,一一標題所擬者為何篇,此所以別于《詠懷》、《詠史》、《七哀》、《百一》、《感遇》、《游仙》、《招隱》雜詩也。《文選》所載陸士衡《擬古詩》十二首、謝康樂《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劉休元《擬古詩》二首、江文通《雜體詩》三十首,無不顯然示人,是以謂之擬,此意后人不識也。今觀唐以后詩,凡所謂古風、古意、古興、古詩與夫覽古、詠古、感古、效古、紹古、依古、諷古、續古、述古者,都不知其所分別。古人名作,唯鮑明遠《擬古》八首,陶靖節《擬古》 九首,未嘗明言所擬何詩,然題曰“擬古”,必非若后人漫然為之者矣。李、杜之集,李有 《擬古》,杜有 《述古》,雖俱不言所擬,然李之擬古,乃在《古風》二卷之外,而杜稱“李陵蘇武是吾師”,夫豈率爾操觚者耶? 有唐一代,惟韋蘇州 《擬古》 八首,古意獨存,如“辭君遠行邁”(擬“行行重行行”)、“黃鳥何關關”(擬“青青河畔草”)、“綺樓何氛氳”(擬“西北有高樓”)、“嘉樹靄初綠”(擬“庭前有奇樹”)、“月滿秋夜長”(擬“明月皎夜光”)、“春至林木變”(擬“凜凜歲云暮)、“有客天一方”(擬“客從遠方來”)、“白日淇上沒”(擬“明月何皎皎”)。后人刻韋詩者,但存《擬古》之題,而于每首所擬篇名概從刪削,后人遂不知其旨趣所在。后人所作,其謂之擬古,謂之雜詩,一而已,豈知擬古與雜詩原自有別?雜詩從其異,故六子皆有雜詩,而義各不同; 雜擬從其同,故謝、陸諸人皆依古以為式也。(汪師韓《詩學纂聞》)
擬古貴得其神,而后求之氣韻,而后求之趣味,而后求之格調,而后乃求諸語意之間。太白擬古而不似古,蘇州效陶而不似陶。……其后則李義山之“勝概殊江右,佳名逼渭川。虹收青嶂雨,鳥設夕陽天。客鬢行如此,滄波坐渺然。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河清與趙氏昆季燕集擬杜工部》); 暨“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駐殿前軍。坐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乃是卓文君”(《杜工部蜀中離席》)。如此等編,神情雖不能全肖,然已得其八九矣。(王壽昌 《小清華園詩談》 卷下)
上一篇:唐詩·典籍論·總集·才調集
下一篇:唐詩·各體論·律詩·品評·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