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詩歌詞曲·先秦詩
與詞、曲相比,中國的詩歌歷史最悠久,成就最輝煌。它興起得早,且經久不衰,青春長在。
詩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語言產生后不久?!痘茨献印さ缿枴氛f:“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笨梢娫谠紕趧又械膭趧犹栕泳褪亲钤嫉脑姼?,魯迅將其戲稱為“杭育杭育派”(《門外文談》)?!秴问洗呵?· 古樂》又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笨梢娫嫉脑娕c歌密不可分,都與音樂舞蹈密切相關。但由于缺乏文字記載,這些原始詩歌大多已湮滅不傳。一些古籍記載的所謂神農、黃帝、堯、舜時代的歌謠,多數經后人潤色甚至是偽托之作,但也有個別作品保留了遠古時期的原始味道,如《吳越春秋》卷九所載的《彈弓》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肉”字)。”以簡單的節奏表現了從砍伐竹子、制造彈弓,到射出彈丸、擊中獵物的狩獵過程。
《詩經》是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原名《詩》,因其收錄了305篇作品,人們又稱它為“詩三百”,后來被儒家尊奉為經典之一,故而稱為《詩經》。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詩經》即已編訂成書,而其具體作品的產生大約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鬃釉疲骸拔嶙孕l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論語·子罕篇》) 看來孔子對《詩經》的編訂有過一定的貢獻。
“詩三百”均為配樂演唱的樂歌,主要來源于民間采集和公卿列士的投獻,再經周王朝各代王官樂師加工而成。
《詩經》按《風》、《雅》、《頌》三類編排。這是根據入樂時音樂特點的不同而劃分的?!讹L》,亦稱《國風》,共包括15小類,按當時不同地域的諸侯國命名,因而所謂國風即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地方樂曲。這一部分共收詩160篇?!堆拧芳础罢?,是指王畿內宮廷貴族所用的標準音樂,它們相對于各地的“土樂”自然要以“正樂”相標榜。其中因又有一些具體的區別,故而又分《小雅》和《大雅》,分別收74篇和31篇?!俄灐肥羌郎窦雷鏁r所用的歌舞曲,是典型的廟堂樂章。三類中以國風和小雅中的部分作品文學成就最高。
《詩經》的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美刺(贊美和諷刺)詩、愛情婚姻詩、農事征役詩、周民族史詩等等,其中尤以前兩類成就最高。
美刺詩表現了詩人憫時傷亂、憤世哀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強的批判性和斗爭性。它們或借史諷今:“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大雅· 蕩》);或直斥佞臣:“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小雅 · 巷伯》) 甚至直接把奴隸主剝削階級比成貪婪可憎的大老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魏風·碩鼠》),對他們的不勞而獲發出了憤怒的抗議:“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懸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風·伐檀》)
婚戀詩最突出的特點是“各言其情”,無論是“男悅女之詞”還是“女惑男之語”,也無論是寫青年男女思慕幽會,還是寫棄婦的悲傷悔恨,都情真意摯,感人至深。如《詩經》的第一首《周南·關雎》,描寫男子對“窈窕淑女”的狂熱追求已到了“寤寐求之”、“輾轉反側”的地步。又如《鄭風·溱洧》,描寫男女青年在郊外幽會曰:“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充滿了甜蜜和溫馨。又如《鄘風·柏舟》,一方面寫女子對男子的癡情曰:“之死矢靡它!”一方面又寫她對父母干涉的不滿曰:“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這些描寫全從胸中涌出,使人感到中華民族于遠古時期,在愛情上曾是相當熱烈開朗、真率執著的。
《詩經》在藝術上也有很高成就。
它具有樸素的現實主義特色和樸實自然的藝術風格。它的創作原則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春秋公羊傳》卷十六)和“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詠歌,各言其傷”(《漢書·食貨志》),因而寫的都是眼前事,心中情,樸素自然,真實生動。
它善于使用生動形象的賦比興手法。朱熹在《詩集傳》卷一中解釋道:“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薄芭d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逼渲校x當然是一切文學最基本的描述手段,而比興則是構成詩之特色的重要手段?!对娊洝酚帽龋眯膽?,“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龍 · 比興》)。如《衛風·碩人》形容莊姜之美曰:“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庇昧艘贿B串的比喻。興是為了起興發詠,故而帶有聯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的意味,如詩經的第一篇《關雎》就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鳥兒雌雄的和鳴來起興,引出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種男女之情的感發,十分生動自然。
詩經在語言句式和篇章結構上也獨具特色。在詞匯上它多用虛詞、語氣詞、雙聲疊韻詞。在句式上它以四言為主,每句二拍,雜以一、二、三、五、六、七、八言,“短以取勁,長以取妍,疏密錯綜,最是文章妙境”(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在篇章結構上它常采用聯章復沓、回環往復的手法,再加之韻腳和諧,聲調鏗鏘,非常便于入樂,并能產生強烈的音樂美。
凡此種種都對后世的詩歌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尤其是注重現實描寫的傳統成了中國詩歌現實主義流派的源頭,更具有深遠意義。
如果說《詩經》代表了春秋時期北方詩歌的成就,那么《楚辭》則代表了戰國時期南方詩歌的水平。楚有獨特的文化。楚文化的特征表現為特重淫祀,巫風獨盛,服楚服,操楚語,歌南風,其語言音樂極富地方特色。如果說中原文化是以典重質實為基本精神,那么楚文化則以絢麗浪漫為主要特色。“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黃伯思《校定楚詞序》)的楚辭就是產生于楚文化基礎上的一種新詩體。
《楚辭》的由來亦源遠流長。《論語·微子》等書所記的《接輿歌》、《孺子歌》、《越人歌》等,句式參差,音韻清切,句尾多用“兮”字,已具有楚辭的基本形式。然而“不有屈原,豈見《離騷》?”(《文心雕龍 · 辨騷》)只有經過屈原“自鑄偉辭”的天才創造,楚辭才蔚為大國。
在中國詩歌史上,屈原是第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離騷》不但是《楚辭》最杰出之作,也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全詩共373句,2 490字。
屈原(前339?~前278?)(圖38)名平,字原。據《史記·屈原列傳》記載,他才高學博,明于治亂,志向遠大;但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楚懷王流放漢北,于是寫下了一系列優秀的楚辭作品。
《離騷》在“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列傳》)地表現了屈原“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深沉執著的愛國感情,忠而見謗的憂憤情懷,放言無憚的批判精神和獨立不遷的峻潔人格。他的美政理想包括效法前王,向往統一,關切民生,舉賢授能,修明法度。如云:“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侍鞜o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彼辉偈惆l自己拳拳的愛國之心和忠而見謗的委屈:“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在詩的最后,他寫自己決心離開故國而終不忍:“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將愛國之情升華到最高點。他在批判昏君時敢“為前人所不敢言”,以至有人批評他“顯暴君過”。他在表現自己人格時,體現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如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矣,茍余情其信芳!”
《離騷》在以現實主義為基調的同時,突出了浪漫主義特色,這是它不同于《詩經》之處,從而開辟了中國詩歌的另一大傳統。這主要表現在壯烈的激情、飛騰的想象、奇幻的意境和絢麗的文采上。這在有關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峨x騷》的比興手法運用得更為充分、自覺、鮮明。其善鳥香草、惡禽臭物、靈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龍鸞鳳、飄風云霓等,或配忠貞,或比讒佞,或媲君王,或譬賢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無不“寄情于物”,“托物以諷”,具有典型的象征意義,并為后代的詩歌創作所效仿?!峨x騷》的藝術成就還表現在語言形式上。騷體句式的加長是對《詩經》四字句式的發展和創新,為以后五七言詩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又對辭賦的出現產生了直接影響。
“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史記 · 屈原列傳》)。屈原的影響遠至賈誼、司馬遷、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以至現代的魯迅、郭沫若,真可謂“其衣被詞人,非 一代也!”(《文心雕龍 · 辨騷》)
上一篇:傳統文化·書法篆刻·先秦書法
下一篇:傳統文化·兵家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