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一卷。元吳師道撰。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弱冠服膺真德秀,苦讀經書。至治三年(1323)進士,升國子博士,講學主朱熹之說。以禮部郎中致仕。詩文有法度。著有《戰國策校注》、《禮部集》、《敬鄉錄》等。
《吳禮部詩話》成書年代不詳。主要記述前朝佚聞與載錄當時文人詩作,對同鄉文人詩文搜集尤為用力。對文人字畫與題畫詩也頗為留意。如南宋詩人王叔簡、吳諒、陳仁至、吳琳等人的唱酬之作,就為他集所未載,可補輯遺。其論詩,雖無系統的理論主張,但如謂“作詩之妙,實與景遇,則語意自別,古人模寫之真,往往后人耳目所未歷,故未知其妙耳”,頗發人深思。詩話稱道陶淵明的憂國思想和樂天性情,對岳飛、文天祥等愛國詩人格外敬慕,但其詩論時露道學氣。后有“詞附”,列論詞之語六則,大要在重氣格,喜奇麗警拔,對蘇軾、辛棄疾、張孝祥等人詞作皆有佳評。明胡應麟跋此書云:“遍舉郡邑凡有聞者,輯其制作履歷,粲若指掌,下逮畸流逸客,片語只詞,亦博采旁證,竟其隱伏,耳目所不及,點綴弗遺,其為力勤而用心苦矣……史乘佚而未收者,尚倚藉諸編,稍獲蹤其崖略。”肯定了其學術價值。
此書于“題赤松詩”、“時天彝詩”兩條下均注云“見下卷”,而今本詩話僅一卷,并無下卷,且卷末“詞附”后標明“吳禮部詩話終”字樣。全書原來面目已難考。有《知不足齋叢書》收乾隆道光長塘本、《歷代詩話續編》收民國五年無錫本、《續金華叢書》收民國十三年永康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唐才子傳
下一篇:修辭鑒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