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三國魏阮籍撰。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阮瑀之子。與稽康齊名,為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從事中郎、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阮嗣宗集》凡賦六篇,散文較完整的九篇和詩八十余首。阮籍的主要文學成就是詩歌。阮籍早年“好書詩”,有“濟事志”,但處于魏晉易代之際,無法施展抱負,遂轉而崇尚老莊思想。盡管在行動上佯狂放蕩,內心卻十分痛苦,他的《詠懷詩》八十二首,正是他內心痛苦和憤懣的隱約曲折的表露。《文選》李善注引說:“嗣宗身仕亂朝,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指出了《詠懷詩》的內容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xiàn)方式上則曲折隱晦。《詠懷詩》中的身世之感,交織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自述生平及理想志向,一是表現(xiàn)懼禍憂生心情。主要寫生平經歷志向的,如第五首敘述“平生少年時”放志游樂的情形。第十五首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曾以顏回、閔子騫自期,但又覺得榮名皆空,萬念俱灰。第三十九首吐露了“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的雄心和“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的志節(jié)。第八十一首“昔有神仙者”反映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節(jié)操,表現(xiàn)了他對解脫矛盾苦悶途徑的尋求。第二十首“于心懷寸陰”把他的雄心和牢騷和盤托出,他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又沒有條件,只好讓時光白白過去。詩中沖天哀鳴、不愿與鶉
阮籍的詩以五言為主。他“使氣以命詩”(《文心雕龍·才略》),多用比興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話游仙暗示,言在此而意在彼,隱約曲折地表現(xiàn)思想感情,形成一種含蓄、深沉的藝術風格,豐富和發(fā)展了建安作家的傳統(tǒng),在五言詩的發(fā)展中有重要地位。陶淵明、陳子昂、李白等都受到阮籍《詠懷詩》的影響。
詩歌以外,阮籍的散文如《達莊論》、《通易論》、《通老論》、《大人先生傳》等也寫得很出色。特別是賦體傳記《大人先生傳》,也像他的詩一樣,表現(xiàn)了倜儻的性格和憤世嫉俗的思想。文中通過對虛構的大人思想行為的描述,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尤其是虛偽的禮法制度,進行了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他大膽指出君臣名教都是壓迫人民的枷鎖:“君立而虐興,臣設而賊生,坐制禮法,束縛下民”。他責斥君主專制對人民的殘暴:“竭天地萬物之至,以奉聲色無窮之欲”,他辛辣地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就像處于褲襠里的虱子,最后必然和統(tǒng)治者同歸于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極為鮮明。這篇散文顯然受《莊子》寓言、《楚辭》神游、漢賦鋪張的影響。全篇使氣騁辭,奇偶相生,韻文與散文間雜,具有獨特的風格。
《阮嗣宗集》原集久佚,今流傳各本,皆后人所輯。有明嘉靖間范欽、陳德文刻二卷本《阮嗣宗集》為最早。此后有薛應旂刻三卷本、汪士賢刻二卷本等。天啟、崇禎間張燮刻五卷本并附錄一卷,張溥刻一卷本,均名《阮步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籍集》以范、陳刊本為底本,校以其他多種版本和總集、類書等,整理出版。近人黃節(jié)撰《阮步兵詠懷詩注》一卷,注釋較詳,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曹子建集
下一篇:陶淵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