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辛棄疾詞特色之語。宋陳模《論稼軒詞》謂辛詞《賀新郎》(“綠樹聽鶗鴂”)一首“盡集許多怨事,全與太白《擬恨賦》手段相似”;又謂《沁園春》(“杯汝來前”)一首如班固之《賓戲》、揚雄之《解嘲》,“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詞”,“自非脫落故常,未易闖其堂奧”。后人又將此特點進一步闡發為“驅使《莊》、《騷》、經、史,無一點斧鑿痕”(《詞林紀事》引樓思敬語),“《論》、《孟》、《詩·小序》、《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辛棄疾以文為詞的特色,基于他抒發其獨特的英雄感愴的需要,這種非常的英雄感愴,因為緣自其勃郁深厚而又無法直言的狂放精神,及其慷慨而又悲涼的豪氣,故其詞的寫法,也就突破傳統的“宛轉回環”而呈現出硬語盤空,橫放杰出的風貌。以文為詞在創作上表現為:一、以辭賦古文的議論及對話手法入詞;二、以辭賦古文的章法來組織詞篇;三、化辭賦古文的語言為詞的語言。如近人詹安泰所論:“稼軒用辭之根源,顯有軌跡可尋。”并謂:“《詩》、《騷》取其纏綿,《莊》、《列》取其清曠超妙,‘四史’及晉文取其雅秀雋逸。書誥典禮詰屈繁重之辭固所不取,六朝駢體浮艷側媚之文亦在摒棄之列。是知以散文語入詞者,其修辭雖若不拘,而亦非漫無準則也。”(《論修辭》)稼軒的以文為詞,旨在使詞更能抒寫他廣博而復雜的情感內容,為了更能汪洋恣肆地表現其大感慨大題材,形成他摧剛為柔,濟剛入柔,亦剛亦柔,亦莊亦諧的繁富獨特風格。
上一篇:騷雅詞風研究
下一篇:詞家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