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解驂
【出典】 《史記》卷六二《晏嬰列傳》:“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晏子春秋》云:“晏子之晉,至中牟,睹獘冠反裘負薪,息于途側。晏子問曰:‘何者?’對曰:‘我石父也。茍免饑凍,為人臣仆。’晏子解左驂贖之,載與俱歸。”
【釋義】 春秋時,齊國越石父有賢名,不幸陷獄,晏嬰解左驂(駕車的三匹馬中左邊的馬)以贖之,載歸,延為上客。后因稱以財物救人困急為“解驂”。
【例句】 ①解驂分袂,催上蘭橈。(劉鎮《行香子·贈柳兒行》2471)這里“解驂”實含二義:一是借指送行者解下系在柳樹下的馬離去,二是喻指其贈送財物以濟行者之困急。②解驂賴有汾陽老,嘆今人、布衣交薄,綈袍情少。(劉克莊《賀新郎·六用韻。敘謫仙為宮教兄壽》2633)這里借“解驂”一典比喻郭子儀汾陽)自請以功名官爵贖李白“從逆”之罪的義舉。
上一篇:典故《解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郊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