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焦革
【出典】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王績傳》:“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貞觀初,以疾罷。復調有司,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為丞,吏部以非流不許,績固請曰: ‘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絕,歲余,又死。績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棄官去。自是太樂丞為清職。追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來善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南、董也。’所居東南有盤石,立杜康祠祭之,尊為師,以革配。”
【釋義】 唐朝初年,太樂署史焦革善釀美酒,著名飲者王績為了常得焦家的酒喝,竟不惜降格求為太樂丞。焦革死后,王績追述其酒法寫成酒經,又立杜康祠,以焦革配享。后因用“焦革”為飲美酒的典故。
【例句】 良醞儻分焦革,早禾休浸曹公。(周必大《朝中措·胡季懷以朝中措為壽八月四日復次其韻……》1608)這里自比王績,將友人胡季懷比為釀酒專家焦革。因胡季懷送來的酒是酸的,遂合用“焦革”、“曹公”二典打趣之,要他送酒應送美酒,不該送這種“早禾酸”酒。
上一篇:典故《焦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狡兔》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