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鵠袍
【出典】 宋·岳珂《程史》卷一○“萬春伶語”條:“胡給事既新貢院,嗣歲庚子適大比,乃侈其事,命供帳考校者,悉倍前規。鵠袍入試,茗卒饋漿,公庖繼肉,坐案寬潔,執事恪敬,訚訚于于,以鬯于文,士論大愜。”宋·方岳《送劉仲子就試》詩:“鵠袍才脫須重讀,六籍久為場屋昏。” (見《宋詩鈔·秋厓小藁鈔》)
【釋義】 鵠袍,是宋代應試的士子所服的一種白袍。
【例句】 ①秋風昨夢少年,高興鵠成袍。(李曾伯《水調歌頭·再和》2796)這里描寫作者自己夢見少年時穿鵠袍求科舉功名的情形。②六更殘,鑰魚聲亮,紛紛袍鵠。(姚勉《賀新郎·及第作》3090)這里描寫清晨士子們穿著鵠袍等候皇帝來進行殿試的情景。③便有鵠袍三萬輩,應不是、舊京游。(劉辰翁《唐多令·丙申中秋》3216)這里用“鵠袍”代指讀書人。
上一篇:典故《鵠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黌堂》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