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華顛
【出典】 《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引崔骃《達旨》:“唐且華顛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唐·李賢注: “《爾雅》曰: ‘顛,頂也?!A顛謂白首也?!?/p>
【釋義】 華顛,指滿頭白發,白頭,宋詞中常用以傷嘆衰老。
【例句】 ①月帔與星冠,不念我、華顛皓須。(晁端禮《玉樓宴》[記紅顏日]422)這里用以形容自己年老發白。②嗟老去、倦游蹤跡,長恨華顛。(周紫芝《雨中花令·吳興道中,頗厭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舊》888)這里用以傷嘆自己年老發白。③須臾便是華顛,好收拾形體歸自然。(陸游《大圣樂》[電轉雷驚] 1602)這里用以說明轉眼間人便衰老、去世。④骎骎八秩未華顛,更喜此身強健。(姜特立《西江月·戊午生朝》1606)這里借以表示自己年紀七十多而尚未白頭。⑤酹壺觴,追往昔,笑華顛。(陳居仁《水調歌頭》[重過釣臺路] 1667)這里用以自嘲年老發白。⑥怕年來年去,漸雅志、易華顛。(魏了翁《木蘭花慢·生日謝寄居見任官載酒》2374)作者三十七歲,句中用本典表示擔心很快老去,壯志未酬。
上一篇:典故《華陽貞逸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華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