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疏懶取名多
【出典】 唐·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詩:“疏懶為名誤,驅(qū)馳喪我真。”(見《全唐詩》卷二二五)
【釋義】 杜甫感嘆自己為名所誤而致疏懶,后遂用為典實(shí)。
【例句】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懶取名多。(辛棄疾《鷓鴣天》[自古高人最可嗟]1923)這里變化運(yùn)用杜甫詩句,對于自己閑居疏懶的無聊日子加以嘲諷,說是自己怕要像古來那些“高人”一樣,竟因隱居無事可作也取得名聲。
詩詞典故·疏懶取名多
【出典】 唐·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詩:“疏懶為名誤,驅(qū)馳喪我真。”(見《全唐詩》卷二二五)
【釋義】 杜甫感嘆自己為名所誤而致疏懶,后遂用為典實(shí)。
【例句】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懶取名多。(辛棄疾《鷓鴣天》[自古高人最可嗟]1923)這里變化運(yùn)用杜甫詩句,對于自己閑居疏懶的無聊日子加以嘲諷,說是自己怕要像古來那些“高人”一樣,竟因隱居無事可作也取得名聲。
上一篇:典故《疏影橫斜,暗香浮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疏星碧落》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