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十哲
【出典】 《舊唐書》卷二四《禮儀志四》:“開元八年,國子司業(yè)李元瓘奏稱:‘先圣孔宣父廟,先師顏子配座,今其像立侍,配享合坐。十哲弟子,雖復(fù)列像廟堂,不預(yù)享祀。……’敕改顏生等十哲為坐像,悉預(yù)從祀。曾參大孝,德冠同列,特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二十七年八月,又下制曰:‘……且門人三千,見稱十哲,包夫眾美,實越等夷。……顏子淵既云亞圣,須優(yōu)其秩,可贈袞公。閔子騫可贈費侯,冉伯牛可贈鄆侯,冉仲弓可贈薛侯,冉子有可贈徐侯,仲子路可贈衛(wèi)侯,宰子我可贈齊侯,端木子貢可贈黎侯,言子游可贈吳侯,卜子夏可贈魏侯。……庶乎禮得其序,人焉式瞻。宗洙泗之丕烈,重膠庠之雅范。’”
【釋義】 孔門弟子中,有十人被后人尊為“十哲”,他們是顏子淵、閔子騫、冉伯牛、冉仲弓、冉子有、仲子路、宰子我,端木子貢、言子游及卜子夏。詩詞中常用此典詠師生關(guān)系。
【例句】 列國何時,東吳何地,十哲之中尚有言。況今也、與圣賢邦域,同一乾坤。(王奕《沁園春·見王肯堂》3300)十哲之中的言子游是吳郡人。作者舉此事作為襯托,謂不同地域的人可以成為師生,何況在同一地域呢!
上一篇:典故《十千一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十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