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五里霧
典源出處 《藝文類聚》卷二引謝承 《后漢書》 曰:“河南張楷,性好道術(shù),能作五里霧。時關(guān)西人裴優(yōu),亦能作三里霧,自以不如楷,往從學(xué)之。楷避不肯見。”《后漢書·張楷傳》亦載。
釋義用法 后漢張楷字公超,隱居華陰山中,有道術(shù),能制造五里地方圓的霧。后用此典形容霧;或指撲朔迷離,難窺真相的事物。
用典形式
【公超霧】 宋·陳與義:“爐煙巧作公超霧,書冊尚避秦皇城。”清 ·尤怡:“足捷如騎酒家龍。眼明未厭公超霧。”
【五里霧】 宋·錢惟演:“樓迷五里霧,壇獨(dú)九枝燈。”清·龔自珍:“喜汝文無一筆平,墮儂五里霧中行。”
【作霧楷】 宋·蘇軾:“云蒸作霧楷,火滅噀雨巴。”
【張楷霧】 宋·文同:“巖頭漠漠衛(wèi)卿云,谷口紛紛張楷霧。”
【五里仙霧】 唐·李益:“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霧隔。”
【華陰學(xué)霧】 宋·楊億:“華陰學(xué)霧還成市,彭澤橫琴豈要弦。”
【五里無因霧】 唐·李商隱:“五里無因霧,三秋只見河。”
【五里公超霧】 宋·黃庭堅(jiān):“它時無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霧。”
【張超迷離霧】 清 ·王夫之:“張超用得迷離霧,殷七須開頃刻花。”
上一篇:詩詞典故《五袴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五馬渡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