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魴魚赪
典源出處 《詩經(jīng)·周南·汝墳》:“魴魚赪(cheng) 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又《左傳·哀公十七年》:“衛(wèi)侯貞卜,其繇曰: ‘如魚竀(cheng) 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將亡。闔門寒竇,乃自后逾。’”
釋義用法 傳說魚過累尾巴會(huì)變成紅色。《詩經(jīng)·汝墳》篇用魴魚尾巴變紅比喻人民為王室服役的勞苦。后以此典形容人民的困苦和過重的負(fù)擔(dān)。
用典形式
【赪尾】 金·元好問:“顧作鯉與魴,寧當(dāng)怨赪尾。”
【魚尾赤】 宋·蘇軾:“疲民尚作魚尾赤,數(shù)罟未除吾顙泚。”
【魚尾赪】 清·歸莊:“商君法令牛毛細(xì),王莽征徭魚尾赪”
【魚赪尾】 金·元好問:“行役魚尾,歸期烏白頭。”
【赪尾魴】 金·元好問:“愿作尾魴,因之日千里。”
【錦鱗赪尾】 唐·羅隱:“錦鱗赪尾平生事,卻被閑人把釣竿。”
【魚尾為勞赪】 唐·白居易:“烏頭因感白,魚尾為勞赪。”
上一篇:詩詞典故《高陽酒徒》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鴿棲佛影》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