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借客尊主》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借客尊主法。古人見春草而思王孫,我以為添王孫歸意者,在此不在彼。(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卷十五引唐汝詢語)
【詩例】
楊柳枝
溫庭筠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拂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思切,不關春草綠萋萋。
【解析】
這首詩的主體是王孫,客體是楊柳枝。古代從《楚辭·招隱士》起開始寫王孫,說:“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里客體是春草,見春草而思王孫,怨王孫不來歸隱山中。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是盼王孫能及時歸山的。后來也用念王孫寫閨怨,如梅堯臣《蘇幕遮·草》:“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總是責怨春草綠而王孫不肯歸來。總之,一向把王孫當作貶抑怨恨的對象。
溫庭筠這首《楊柳枝》以楊柳枝為客體,代替春草的作用,指出引起王孫歸心的是楊柳枝而不是春草,這就是唐汝詢所說的“在此不在彼”。可見溫庭筠這首詩一反陳舊的春草綠而怨王孫不歸的寫法。
溫庭筠詩地點寫的并不確定,意思是到處的楊柳枝都會引起游子似箭的歸心。詩第一句說:“館娃宮外鄴城西”,“館娃宮”外指姑蘇臨江的地方,過去吳王曾植柳,而“鄴城”則是魏王曹操的都邑,漳水之濱也是廣栽楊柳的。所以這里雖用典故卻是泛指。第二句云: “遠拂征帆近拂堤”,無論是長江還是漳水,楊柳總種植在堤上。隋煬帝沿淮植柳,白居易有《隋堤柳》詩。韋慶《菩薩蠻》有“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句,楊柳枝綠了,長條拂地了,對游子的歸心是起著很大作用的,何況它是遠拂行舟近拂客船所系的堤邊。第三句詩的轉折處說:“系得王孫歸思切”就是溫庭筠借客體楊柳枝尊王孫歸心之切的句子,這就是借客體尊主體,強調王孫主動準備歸去。第四句說:“不關春草綠萋萋”,說這和春草綠了,憶念王孫,盼他歸來的被動情況是沒有關系的。溫庭筠以楊柳枝起興,引起王孫歸心,便起了尊主的作用,王孫是思歸的有情人而不是忘歸的輕薄子了。中國舊詩靠自然環境這種客體以突出自己高尚的心境是較多的。如王翰《春日思歸》: “楊柳青青杏發花,年光誤客轉思家”;戎昱《湖南春日》:“羈客春來心欲碎,東風莫遣柳條青”;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可以說都是“借客尊主”的詩篇。鮑桑葵說:“在我們看來,同富于個性的凝聚的生命比起來,風景和地面的外衣,即植物生命更能順應我們的心緒,更能和我們的心緒相應和。”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古典詩歌喜歡用楊柳枝襯映主體的心緒的緣故。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方位呼應》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倒賓作主》原文|注釋|賞析